独角兽创始团队的培养,高校是核心阵地。中国343家独角兽中,超200家由50所高校的毕业生批量孕育,其总估值超8万亿元,不到2%的高校孵化了全国约六成的独角兽,其中既有清华、上海交大等理工强校学子主导的“硬科技矩阵”,又有浙大、南开等综合性大学校友孵化的“场景创新集群”。今年新增的36家独角兽背后,也有西安电子科大、电子科大、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毕业生作为其创始人。
不过,中美独角兽数量的巨大差异,彰显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需与创新经济更深绑定。可以看到,产业变革与国家战略正重塑高校招录格局,理工科院校分数线一路走高,高校学科结构也随之优化。教育变革何时激发更强劲的创新势能,实现中国独角兽数量的反超?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刘鲜花
独角兽数量是创新的晴雨表,其多寡折射各国的创新实力、资本活力,更藏着全球产业变革与经济周期的密码。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上榜企业数量达到1523家,比去年增加5%(70家),创造了新纪录。
其中,美国以758家独角兽领先,增加了55家;中国以343家位居第二,增加了3家;印度以64家位居第三,减少了3家;英国以61家紧随其后,增加了8家。
美国独角兽数量占据全球总数的49.8%,近乎半壁江山,增速也大大高于其他国家,未来领先优势可能扩大。这背后原因何在?中国何以缩小差距?
01
独角兽数量追赶美国,高校是核心阵地
中国独角兽增速低于美国,反映出中美创新生态的不同阶段。
过去十年,中国独角兽的崛起主要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红利和商业模式创新,因此大多分布于消费互联网、金融科技领域。近年,随着市场饱和,这一路径的动能减弱。
当前,创新资源正流向硬科技(HardTech)或深科技(DeepTech)领域,如半导体、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增独角兽的分布也呈现“硬科技主导、场景应用跟进”的特征,既响应国家战略的攻坚需求,也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行商业化验证。不过,其中不少领域研发周期长、资本投入大,独角兽的孕育速度相对较慢。
美国则拥有更为成熟的生态。
一方面,其有全球最庞大的资本市场体系,投资人对颠覆性技术的敏锐嗅觉和高风险偏好,为前沿创新提供了强劲的燃料;众多美国公司占据价值链顶端,也可以作为链主赋能。依托“技术突破+资本效率+全球市场”的乘数效应,美国在生成式AI、量子计算等高风险、高回报领域持续爆发,诞生大量独角兽。
埃隆•马斯克创办的SpaceX,估值今年增加1.2万亿元,达到2.6万亿元,首次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OpenAI的估值提升了1.5万亿元,以2.2万亿元位居第二,连续第二年保持增速最快;xAI在收购社交媒体X后,以8400亿元的估值新上榜,并直接冲到了第四位。
另一方面,顶尖大学培育出大量创新人才,他们通过创业,实现技术商业化,形成“产学研”闭环,也构成了美国创新生态的基石。
对比来看,补短板的中国,不仅有必要强化技术创新、商业变现、资本支持之间的衔接纽带,也需要加速独角兽创始团队的培养。
人才培育,高校始终是核心阵地。那么,从迄今以来的实践看,国内哪些高校在孵化独角兽方面更具实力?其各自又有怎样的产学研优势呢?
02
清华、上交、浙大贡献全国近1/5独角兽
《新财富》杂志根据胡润研究院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全面盘点了其中343家中国独角兽掌门人及联合创始人的简历,并按照各高校校友创立的独角兽数量及总估值,制作了独角兽孵化能力Top50高校榜单(表1)。
其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校友分别创立了29家、19家、14家,排名前三,并合计孕育了中国近20%的独角兽,冲锋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南开大学位居第四,孕育了9家独角兽,但其总估值达到2.3万亿元,居各大高校之首。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校友均培育了8家独角兽,其中,北大系独角兽的总市值更高,达到了1363亿元。
此外,理工特色显著的华南理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孵化的独角兽数量均达到6家,上海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则各有5家。
Top50高校批量孕育出了超200家独角兽——它们不仅以超六成的数量占比成为中国独角兽群体的主力军,更以8万亿元的总估值,构建起覆盖硬科技、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创新版图。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以此计算,不到2%的高校孵化了全国约六成的独角兽。
从结构上看,其中既有清华、上海交大等顶尖高校主导的“硬科技矩阵”,又有浙大、南开等综合性大学孵化的“场景创新集群”,形成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从区域上看,北京的清北/北航系、上海的交复系、杭州的浙大系、大湾区的华南理工/中山大学/港中大/港科大等,分别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创新极的核心支撑。各高校通过实验室技术转化、校友网络联动、区域资源整合,构建了“创新-创业-产业”的循环,显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与创新经济正深度捆绑。
03
清华系独角兽达29家,“科技+资本”生态迭代加速
2025年的独角兽榜单上,29家企业由清华大学校友创办,其总估值达到4622亿元,数量相较2024年减少了4家(表2)。
数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过去一年有5家清华系独角兽上市。比如,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2024年10月在港股上市,募资54亿港元,为港交所当年规模最大的科技股IPO,如今,其市值接近千亿元;2024年8月,黑芝麻智能(02533.HK)在港交所上市,如今市值超过百亿元;10月,闪送(FLX.O)在纳斯达克上市;11月,小马智行(PONY.O)在纳斯达克上市,有消息称,其计划在港股二次上市;作为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的海博思创(688411)2025年1月在科创板上市,如今市值超过160亿元。
另一方面,也有3家企业退出独角兽行列。其中,从事自动驾驶的纵目科技、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汽车均处于破产重整中,其创始人唐锐、方运舟也从“清华天才”变成“破产CEO”,体验了过山车人生。专注小分子药物化学合成的六合宁远,则在创业板闯关失败后,转求新三板挂牌。
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新财富》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清华系独角兽批量登陆资本市场,显示其“科创+资本”融合的效能加速。在《新财富》杂志日前发布的“2025资本圈核心职群毕业院校Top50榜单”中,清华大学以拥有797位核心职群校友,居各大高校之首,仅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就有190位,近两年新增14位。
与此同时,新一代清华系创业者正带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加速崛起。在今年中国新增的36家独角兽中,清华大学独占两席,包括估值130亿元的Halara和95亿元的爱芯元智。
Halara创立于2020年,隶属北京全量全速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运动休闲服饰的DTC(直接面向消费者)出海品牌。近年,Halara凭借高性价比、精准的社媒营销策略风靡北美,被称作露露乐蒙(Lululemon)平替。据跨境派数据,2025年3月,Halara销量在TikTok美国运动女装类目名列第二,4月登顶。
其创始人,是有着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系本硕背景的女学霸张小沛。在创业前,张小沛已是科技互联网圈的老兵,她曾供职于车好多,在这家汽车消费服务平台做了4年CTO,此前还担任过金融科技公司宜信CTO、微软在线广告团队首席研发总监、美国在线视频公司Hulu全球副总裁。
Halara继希音(Shein)之后崛起,彰显国际化已成为独角兽成长的加速器。这些独角兽立足中国供应链优势,通过国际化布局,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全球协同,成为创新发展的先锋力量。
爱芯元智成立于2019年,专注人工智能感知(可用于智能驾驶)与边缘计算芯片研发。2024年,其完成C轮融资,融资额超过十亿元,为当年国内芯片领域规模最大的融资事件之一。其投资方包括韦豪创芯、启明创投、沄柏资本、美团、元禾璞华、腾讯投资等机构。
如今,清华系独角兽中,提供租住产品与生活服务的自如估值最高,达到315亿元。自如董事长兼CEO熊林2000年考入清华经管学院攻读MBA,2005年进入IBM担任咨询顾问,2010年加入链家,2011年成自如联合创始人。第二名月之暗面的估值同比上升了60亿元,达到240亿元。在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上,33岁的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身家达到93.9亿元,居第366位。
此外,超九成的清华系独角兽估值有所上升:智谱华章的估值达到220亿元,提升149亿元;百川智能的估值增加了129亿元至200亿元;燧原科技估值提升45亿元至205亿元。这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大热。
从全球看,1500多家独角兽的估值增长也在分化,资源正向那些能够证明其技术领先性、市场主导地位或清晰盈利路径的头部企业聚集,AI更是重点领域。
自2022年11月ChatGPT出圈后,如今世界上1/3的独角兽(478家)都与AI相关,其多来自大数据、软件服务和金融科技领域,且有128家纯AI公司,其总价值接近1万亿美元,涵盖AI助手到机器学习平台,以及医疗健康、安全、机器人和金融科技领域的特定AI应用。
在2025年全球新增的200多家独角兽中,软件服务、金融科技、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行业的企业也数量居前,均超过了20家。中国新增的独角兽,同样以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企业为主,分别有9家和8家,电子商务和新能源也分别有3家,包括荣耀以1700亿元估值居全球第20位、长江存储以1600亿元估值居第21位、紫光展锐以715亿元估值居第65位、超聚变以570亿元的估值居第92位。
AI浪潮中,清华系表现格外亮眼。中国目前有44家AI独角兽,清华独占9家。除植根智驾生态的地平线、小马智行和黑芝麻智能,还有AI大模型和应用端的月之暗面、百川智能、智谱华章、旷视科技、燧原科技、打造虚拟人的小冰、生产智能笔的爱笔等。此外,复旦、上海交大各有3家,北航、南开、武大和浙大各有2家。
在半导体领域,清华大学擒获5家独角兽,包括歌尔微电子、荣芯半导体、沐曦集成、爱芯元智、云英谷。此外,其在新能源和软件服务领域各有2家。
从深耕半导体领域打破技术壁垒,到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赛道持续领跑,清华系独角兽精准卡位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方向,正形成“培育—成长—上市—再孵化”的良性循环。
04
上交系独角兽19家,小红书、米哈游估值飙升
上海交大校友孕育的独角兽,今年达到19家,其估值达到1.25万亿元,同比提升近2500亿元。
从行业看,上海交大校友分别创办了3家半导体、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独角兽,并在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健康科技、金融科技等领域成功创业,兆芯集成、依图科技、树根互联、高仙机器人、美维口腔医疗、瀚博半导体、星纪魅族、芯擎、快仓智能、依图科技等公司创始人均来自上海交大。
其中,多家独角兽的估值大幅提升。比如,人气飙升的小红书,估值增长了900亿元,达到1900亿元,居全球独角兽第15位。小红书创始人兼CEO毛文超,是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07届本科校友,其目前40岁,与联合创始人瞿芳齐登上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持股市值均达到216亿元。
游戏龙头米哈游的估值也提升200亿元至1800亿元,居全球独角兽榜第17位。米哈游成立于2011年,由上海交大的三位校友蔡浩宇、刘伟、罗宇皓创办,产品包括风靡全球的游戏《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这三人与投资米哈游的斯凯网络创始人宋涛,均登上新财富500创富榜,他们的持股市值分别达到553.5亿、305.1亿、288.9亿及202.5亿元。
在上海,除了上海交通大学,其他高校也凭借亮眼的独角兽培育成果,共同构筑了长三角高校引领、产业协同、区域联动的创新格局。其中,复旦大学孕育了9家独角兽,总估值达到936亿元,代表有艾博生物、爱康、联影智能、视涯科技、同盾科技等;上海理工大学贡献了5家独角兽,其总估值达2425亿元;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校友也分别育出2家独角兽。
05
14只浙大系独角兽出圈,“创业雨林”有“隐藏根系”
“浙大不一定是全国科研最强的大学,但一定是创业率最高的大学。”这已经成为浙大校友的共识。从史玉柱、段永平,到拼多多的黄峥,再到DeepSeek的梁文锋,浙大系创业者持续闪耀在创新创业前沿。
在343家中国独角兽中,有14家的掌门人或联合创始人来自浙大,其估值总计达3590亿元(表3)。
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新财富》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其中,作为浙大系估值最高的独角兽,Oppo的估值同比提升370亿元至1800亿元,居全球第17位。人工智能行业的小度科技,估值达到370亿元。
中车时代半导体今年新进独角兽榜单,估值达到225亿元,居第326位。其是中车时代电气控股子公司,为国内功率半导体领域龙头,有完整的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产业链。2024年12月,中车时代半导体获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国家电投、中信证券等超豪华投资人增资,金额高达43.28亿元。其掌门人徐绍龙,1984年出生,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2016年获浙大电气工程硕士学位,2023年获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此外,今年备受瞩目的杭州六小龙中,有3家公司的创始人来自浙大。群核科技估值达到160亿元,居榜单第523位,其创始人黄晓煌、陈航都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本硕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云深处科技不仅创始人朱秋国、李超毕业于浙江大学,朱秋国后来成为浙大副教授,其员工也有一半是浙大校友。被称为“杭州第七龙”的灵伴科技,创始人祝铭明本科也就读于浙大。
来自跨境支付领域的PingPong,估值达到90亿元,其初创团队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为班底。公司最初有四个合伙人——陈宇、熊伟、卢帅、汪宁。陈宇与熊伟高中同班,熊伟考进浙江大学后,与卢帅成为同学;汪宁与陈宇在美国认识,后者是明尼苏达大学公共政策硕士、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MBA。出自浙江大学的,还有公司首席科学家陈鹏,他是浙大本科和硕士、上海交大博士;副总裁谢伟良,本科毕业于浙大。
区块链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趣链科技,经常被人打趣为浙大“校办工厂”——公司员工一度有90%以上都来自浙大。
2025年1月,思看科技(688583)正式登陆科创板,身后同样站着三位浙大校友——王江峰、陈尚俭、郑俊。
浙大的高创业率,有多重因素加持。其一,学校开设了100余门创新创业课程,为超过80%本科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机会。据介绍,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的机器人创业之旅,就源于本科期间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竞赛。正冲刺港交所IPO的仙工智能,三位创始人赵越、叶杨笙、王群是浙大同窗,曾代表学校两夺RoboCup世界冠军。
其二,庞大的校友圈是支撑浙大系“创业雨林”的“隐藏根系”。坐拥140余个地方校友组织,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堪称全国最富有的校友基金会之一。据《浙大校友经济蓝皮书》统计,仅排名靠前的12家浙大系投资机构,累计投资的浙大项目就超过430个,累计投资金额超120亿元。
浙大校友创业生态的繁荣,促进了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06
南开系独角兽估值最高,巨头裂变成趋势
在高校创新创业的版图上,南开大学校友手握9家独角兽,其总估值达到2.3万亿元,居各高校之首,势力范围覆盖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表4)。
这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字节跳动。这家中国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创始人张一鸣是南开大学2005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2012年,张一鸣创办字节跳动,随着抖音及其AI助手豆包的影响力加深,字节跳动的估值增长了5840亿元,达到2.2万亿元。
不仅如此,南开校友执掌的懂车帝、京东工业品、中关村科金、HashKey等企业,估值也均突破百亿元大关。对话式AI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关村科金的掌门人赵国庆,是南开大学199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校友;数字资产金融服务集团HashKey的掌门人肖风,则是南开大学1997级世界经济专业校友。
懂车帝由字节跳动商业化部门孵化而成。京东工业品则是京东旗下的工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成立于2017年,主要为工业制造企业提供采购服务。京东工业品之外,京东产发、京东科技也由京东孵化。
这折射出,制造与科技巨头正成为独角兽的重要孵化器。比如,蚂蚁集团2004年从阿里巴巴剥离,成长为金融科技巨头;荣耀、引望智能、超聚变从华为剥离而出;比亚迪半导体脱胎于比亚迪。
在全球独角兽榜单中,约有5%的企业由科技大厂分拆而来。这些大厂凭借庞大的资源优势、成熟的技术体系、海量的用户数据以及深厚的品牌影响力,先在体系内培育新业务,成熟后再独立运营,构建起了“内生孵化创新”的生态裂变系统。
07
大湾区1/3家独角兽,来自这些高校
在中国343家独角兽矩阵中,粤港澳大湾区以72家的数量占据21%的份额,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组成的高校军团,共同孵化出超20家独角兽,其总估值高达6363亿元(表5)。
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新财富》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孵化的6家独角兽,半数与新能源汽车有关,包括洛轲智能、巨湾技研和开沃汽车,其估值均超过百亿元。
新能源已成为独角兽爆发的一个重要阵地,全球目前有50家新能源独角兽,中国贡献了34家。
新能源领域,从电池制造到整车制造,中国均处于领先地位,华南理工独具优势。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曾毓群、小鹏汽车(09868.HK)董事长何小鹏、亿纬锂能(300014)董事长刘金成、开沃汽车董事长黄宏生、璞泰来董事长梁丰、大洋电机董事长鲁楚平、巨湾技研董事长黄向东……这些产业关键环节的领军人物,身上均有华南理工的标签。2025年5月7日,“新能源工程机械第一股”博雷顿(01333.HK)登陆港交所主板,其创始人陈方明也是华南理工大学2000级工程力学专业校友。
作为全国最早开设汽车专业的高校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在汽车领域已深耕40多年,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何小鹏曾笑言: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想要造车,只要在校友群里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搞定了。
此外,中山大学校友创办有4家独角兽,包括欣旺达动力科技、粤芯半导体、Soul和探迹科技,分别分布在动力电池、半导体、社交媒体和企业服务领域。
港中大、港科大、港理工亦榜上有名,其校友在粤港澳大湾区创办有大疆、货拉拉、正浩创新、海柔创新、思谋科技、希迪智驾、康诺思腾等企业,形成了香港做源头创新、珠三角转化落地的有益联动。
值得一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贡献了3家独角兽,估值总计285亿元,包括先导稀材、航顺芯片、快看漫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也有估值280亿元的独角兽喜茶,其创始人聂云宸于1991年出生,为江西宜春人,毕业于这所职业学院。
从城市看,深圳共有37家独角兽上榜,比去年增加3家,位居全球城市第六位,成为国内独角兽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榜的深圳独角兽中,有5家都是从世界500强的深圳大厂中培育出来的,分别是微众银行、荣耀、引望智能、平安智慧城市、比亚迪半导体。
成立于2024年的引望智能,作为华为剥离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平台,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估值达到了1150亿元,成为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2024年,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各自斥资115亿元投资引望,分别占股10%。
当下,一批新建高校,如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等,正为深圳独角兽的孵化提供新鲜血液(技术+人才),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科技智造巨头构建的强大产业生态,则可为高校成果转化提供土壤(供应链、资本、市场),这种“创新源头—产业转化—市场反哺”的循环,可望使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加速迭代。
08
新晋独角兽:理工类院校领跑
在中国新增的36家独角兽中,有23家掌门人的院校背景可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理工科院校表现突出。
新增独角兽中,荣耀的估值最高,达到1700亿元,居全球独角兽第20名。荣耀脱胎于华为,其如今的掌门人李健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目前,荣耀已经启动上市辅导备案,开启A股IPO征程(表6)。
总部位于武汉的先进芯片制造商长江存储,估值达到1600亿元,掌门人陈南翔是半导体行业的老兵,先后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专业工学学士、航天711所大规模集成电路专业工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引望智能掌门人徐直军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紫光展锐掌门人马道杰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阿维塔掌门人朱华荣来自北京理工大学。
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新财富》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此外,中国科学院也新增两家独角兽,包括稀宇极智和比特大陆,分属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行业,估值分别达到455亿元和105亿元。特斯联掌门人艾渝、零一万物的李开复、新电英雄的应书岭则均有海外名校的求学背景。
整体看,独角兽的增减变化折射着产业的方向,也带动了高校招录格局的演进。2025年,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录取分数线创出新高,特别是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赛道成为大热门。
此外,首次招生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投档线超越多所985高校。这些新校精准踩中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脉搏和考生的需求:其一是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以“高起点、小而精、国际化”为标签;其二,专业设置紧跟时代,聚焦刚需,福耀科技大学聚焦智能制造、车辆工程等产业刚需,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瞄准AI、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大湾区大学以“精理强工、前沿交叉”对接本地产业升级需求;其三,求学、就业双保障,福耀科技大学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26岁可拿博士学位,本科获境外名校双学位,福耀集团则可为学生就业提供机遇。
今年,中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进一步优化,新增的29个本科专业主要集中在工学(占比34.5%)、艺术学(27.6%)、医学(13.8%)领域。工学领域主要引入了低空技术与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分子工程、药物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学科结构的重整意味着,高等教育在经历着一场以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为导向的新旧动能切换。这一变革能否激发更强劲的创新势能,何时助力中国实现独角兽数量的反超?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