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7月25日在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活动上致辞时表示,在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以及整体产业需求以新科技为动能的背景下,珠三角创投通过整合资源、激活创新等方式,成为区域经济和全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珠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创投发展在当下经济环境中具有至关重要地位。2025年,广东省出台《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机制,强调容错免责;加大险资入粤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投基金;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推动IPO绿色通道、S基金试点,并强化“贷款+直投”联动,鼓励银行等机构与创投机构合作。
“这一份省级文件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投为导向。”周汉民说。
在周汉民看来,珠三角创投发展有四大作用。一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通过定向布局高精尖产业,珠三角创投凭借资金倾斜和产业引导,紧密围绕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除本土资本外,珠三角创投的特点之一是积极引入港澳及国际资本,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国际联动”的资金格局。他同时指出,广东应将创投活动与人才引进政策深度结合,以破解人才与技术瓶颈。
二是创新生态的“培育器”。珠三角作为“世界工厂”,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创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项目储备。为赋能中小企业颠覆性创新,珠三角创投突破对传统“大院大所”的依赖,借助资本助力中小企业成长,且构建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形成“市场化+政府”“境内+境外”的投资矩阵。
三是区域协同的“黏合剂”。通过政策突破与评价机制改革,珠三角职称评审专业扩容,新增AI、大数据等,技能人才凭专利替代学历参评等突破性改革消除了人才流动障碍;同时创新“咖啡+招聘”“招聘夜市”等场景化引才模式,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我在公开场合呼吁了七八年,让民营创新企业家能够参评两院院士。”周汉民说,今年,院士大门正式向民企敞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专设8个名额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民营企业家中的科学家能够在院士评选中脱颖而出,具有历史性意义”。
四是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换器”。珠三角创投发展致力于推动经济增长动能,从依赖劳动力资源向支持创新人才资源转变。比如,“粤科融”专项将港澳科技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创新科技信贷产品,促进知识产权变为资产。
“珠三角创投发展以资本为纽带,将人才、技术、产业等核心要素紧密相连。它既是区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动力,也是中国创投生态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范例。”周汉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