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夯根基、建机制!筑牢韧性根基,打造资本市场“稳”字标签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程丹2025-07-30 08:15

这个夏天,中国股市升腾着澎湃活力,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上证指数持续震荡上行,回稳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随着2025年走过半程,我国资本市场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外部冲击,市场韧性增强,预期改善,“稳”成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半年的标签。

稳的力量还在不断汇聚。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稳股市”已成为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的关键抓手,政策重心已转向结构性增效,强调以深化改革释放市场内生动力,持续健全常态化的稳市机制安排,将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聚合力:市场稳定成效初显

“稳市场”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资本市场的主旋律。

从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到同年9月24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出台一揽子提振资本市场的增量政策,打出了稳增长、强信心的“组合拳”,再到今年以来,各方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见效,出台一系列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的举措,监管层合力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多举措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推动市场回升向好。

尽管在此过程中,美关税政策扰动全球金融市场,外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但在国内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的举措下,中央汇金公司果断出手,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基金机构、银行保险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者坚定信心、积极投入,一大批上市公司采取回购增持等多种方式维护股价稳定,中国资产的价格走出了一条格外引人注目的上升曲线。

中国资本市场有稳的底气、稳的举措、稳的基础。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当前稳定市场的组合拳既有监管机构的预期引导和规则调整,又有市场真金白银的直接行动,中国资本市场稳市机制建设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管理,更加重视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资产价格稳定被纳入货币政策视野,类“平准基金”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发挥校正资本市场超调、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支持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一系列政策信号彰显出国家层面对资本市场战略地位的重新审视与提升。”章俊表示,随着“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表述常态化,稳的成效已显现,政策重心已转向结构性增效,强调以深化改革释放市场内生动力。

从市场表现来看,当前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不断巩固,上市公司经营质效持续提升,2025年一季度有四分之三A股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特别是“科技叙事”引领发展浪潮,半导体、消费电子行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明显,这既是稳市场的成果,也为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创造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夯根基:“稳”的力量汇聚

韧性、活力、稳定,中国资本市场“稳”的态势持续,“进”的步伐坚定。

过去几个月,股指的震荡上行与资金持续的流入相伴相生。中央汇金“国家队”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动作明显、新基金发行全面提速、保险和银行理财的增量资金进场步伐加快、上市公司增持回购数量增加、外资持续流入……包括中长期资金在内的各类资金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中国资本市场。

这与政策的推动密不可分。今年1月22日,中央金融办联合多部委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截至今年6月,年内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逐步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当前,中长期资金纷纷建立起了长周期考核机制。以公募基金为例,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对基金投资业绩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提升公募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少收管理费,将业绩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纳入考核等。此举有利于显著改善基金公司“重规模、轻回报”的问题,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投资收益。

在资产管理“重回报、重长期”的监管引导之下,基金公司日常自购也积极踊跃。据Choice测算,截至7月29日,今年以来,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约27亿元,是去年同期自购金额的3倍多。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胡玉玮指出,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将显著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同时,在长周期考核机制下,机构投资者为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会更加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潜力,引导市场资金向优质资产集中,促使优质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进而提升A股市场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建机制:巩固回稳向好态势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需要进一步健全稳市机制。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表示,要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前瞻性,加强预期引导。

市场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内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困难挑战不少,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等为保持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从政策面看,稳市政策工具储备充足,“短期流动性支持+中长期改革红利释放”为稳市政策提供支撑。

罗志恒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更大力度“引长钱”。激发内生活力,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改善绩效、加大分红回购力度,强化投资者回报,以高回报稳资金活市场。在改革层面,要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从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平稳落地,取得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果。

校对:杨舒欣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