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创投唐启波:香港科创生态持续完善,耐心资本助力长期创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卓泳2025-07-29 20:49

今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回暖态势渐显,为科创领域注入新活力。在此背景下,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唐启波,深入探讨香港科创生态与融资环境的现状及未来。

作为深耕亚洲创投市场20余年的机构,戈壁创投2016年进入香港,已投资超70家香港企业,孵化出8家独角兽,对当地科创生态有着深刻洞察。

访谈中,唐启波解析了资本市场回暖对香港科创企业设立、融资及发展的积极影响,详解了与港投公司合作的 “耐心资本专项基金”的初衷与目标。同时,他阐述了香港相较于内地热门创业城市的独特优势,剖析了香港科创企业与人才特质,并回应了关于香港科创融资链完整性的争议,呈现了香港科创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设立“耐心资本策略基金” 撬动长线资金投向香港科创

证券时报记者:请介绍戈壁创投在香港的投资情况。

唐启波:作为深耕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市场超过20年的创投机构,香港一直是我们的重要投资阵地。

戈壁创投于2016年进入香港,是最早一批进入香港的创投机构。截至目前,我们投资的90多家企业中,香港本地企业超过70个,其中包括Welab(数字银行)、Airwallex 空中云汇(互联网跨境支付平台)、Amber(数字资产机构服务商)、Animoca Brands(元宇宙巨头)等8家独角兽。我们是在香港本土VC机构中,投资香港创业公司比例最高的机构之一,始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来,我们看到香港特区政府也积极推出InnoHK、产学研1+计划的过百亿港元资助计划,大学也活跃于通过投资的方式去支持更多大学成果转化的项目。这无疑加强了更多优秀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也有针对性地扶持更多硬科技企业,尤其是前期研发需要投入“重金”的前沿科技项目。历经9年,戈壁创投向20多个香港大学生态的项目投资了超过5000万美元,也初见成效。

证券时报记者:请介绍戈壁创投与港投公司携手设立的基金。

唐启波:我们与港投公司携手设立的“耐心资本策略基金”,是基于对香港科创未来的坚定信心,将投向香港大学生态项目,尤其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科技、绿色科技等项目。耐心资本的理念强调长期价值创造,而非短期套利,这与科技创新的规律高度契合。通过引入包括主权基金在内的长期资本,我们希望为香港的科创企业提供更稳定、更有温度的资金支持,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耐心资本专项基金,达到几个目标:首先,引入更多耐心资本。科技创新需要长期投入,我们希望撬动包括主权基金在内的长线资金,为深科技项目提供更长周期的支持。传统VC基金7—10 年的周期对于某些硬科技项目来说还是太短。其次,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香港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但科研成果转化率还有提升空间。我们计划通过基金推动大专院校的跨界协作,让更多实验室技术走向市场。最后,链接国际资源。利用香港市场的国际化优势,帮助被投企业对接全球市场和技术资源,这是香港相比内地城市的独特价值。

总的来说,香港科创融资链条的完善是一个进行时,而非完成时。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香港将建立起一个更加完整、更具活力的科创融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桥梁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对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充满信心,也会通过“耐心资本策略基金”等实际行动,为完善这个生态系统贡献力量。

香港金融市场升温 提振科创发展信心

证券时报记者:自去年开始,香港金融市场开始回暖并逐渐升温,作为扎根香港多年的一线投资人,您是否也有同感?

唐启波:作为深耕亚洲创投市场多年的投资机构,我们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回暖深有感触,也对其给科创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充满期待。

从企业设立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复苏极大提振了创业者的信心。过去一年,我们观察到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科技创业团队选择在香港设立总部或区域中心,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香港独特的优势,加上日益活跃的资本环境,使其成为连接内地科技实力与国际市场的理想桥梁。

在融资环境方面,变化更是显而易见。资本市场回暖带来的不仅是资金量的增加,更是投资质量的提升。我们看到更多具备长期投资理念的国际资本开始关注香港科创项目,这与我们成立“耐心资本策略基金”的初衷不谋而合。耐心资本的引入,为科创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让创业者能够专注于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而不必过度担心短期的盈利压力。

香港创业具备五大优势 融资生态正发生积极变化

证券时报记者:相比北京、深圳等几个热门创业城市,香港有哪些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科创企业落地?

唐启波:香港在吸引科创企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国际化程度和制度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商业规则。对于志在全球市场发展的科创企业来说,香港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国际化平台。企业在香港注册,更容易获得国际投资者的信任,也更便于开展跨境业务。同时,香港的税制简单透明,企业所得税率仅为16.5%,对科创企业的早期发展十分友好。

其次,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超级联系人”角色。香港背靠内地庞大市场,面向全球,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科创企业既可以充分利用内地的供应链、人才和市场资源,又能便捷地接触国际客户和合作伙伴。

第三,是资本市场的独特优势。相比内地城市,香港拥有更加成熟和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港交所近年来的改革,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为科创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融资和退出选择。而且,香港汇聚了全球各类投资机构,从天使投资到私募股权投资,从家族办公室到主权基金,资本的多样性为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融资选择。

第四,是人才优势。香港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近年来,香港政府推出的各类人才引进计划,也吸引了大量国际顶尖人才。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国际化环境让全球人才能够在这里无障碍地工作和生活,这对需要汇聚全球智慧的科创企业尤为重要。

第五,香港特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设立创新及科技基金,到建设科学园和数码港,到“北部都会区” 规划,再到港投公司的设立,香港正在系统性地构建完整的创科生态系统。政府承诺将研发开支占GDP比例从目前的约1%提升至1.5%,这显示了发展创科的决心。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香港在发展科创方面的挑战,如土地和人力成本较高、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等。但随着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深度融合,这些短板正在得到有效补充。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就是两地优势互补的最佳例证。

证券时报记者:有观点认为,香港科技创新生态欠缺完整的融资链,即包括天使投资、创投、私募股权及首次公开发行(IPO)等多个环节。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唐启波:相比硅谷或深圳等成熟的创投生态系统,香港在融资链的某些环节确实存在短板。特别是在早期阶段,天使投资人群体的规模和活跃度相对不足。主要因为香港传统以金融、地产等行业为主导,科技创业的文化和成功案例积累需要时间。

但我们也要看到香港融资生态的独特优势和近年来的积极变化:

第一,香港在后期融资环节具有明显优势。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汇聚了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家族办公室和主权基金。香港的融资环境对于B轮以后的成长期企业非常友好。戈壁创投在香港的多个项目都成功对接了国际资本。

第二,香港的IPO市场对科技企业越来越友好。港交所近年来的改革,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大大提升了对科创企业的吸引力。2024年香港新股市场中,科技和生物医药企业占比已经超过40%。

第三,早期投资生态正在快速改善。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创新及科技基金、共同投资计划等措施,实际上在扮演“政府引导基金”的角色。香港各大学也设立自己的天使创投基金、种子基金甚至母基金去支持更多大学生态项目,香港的科创融资生态将日渐完善。

校对:吕久彪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