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东风重塑光伏竞争格局,双良节能乘势而上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7-25 18:13

近期,“反内卷”成为光伏行业的高频关键词。

在政策预期和市场情绪的推动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数据显示,近日,多晶硅期货价格强势上涨,涨幅超60%,现货价格也从底部3万元/吨强势反弹。这种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剧烈反应,直接体现了市场对“反内卷”政策执行力的强烈预期。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中证光伏指数自6月低点以来,已上涨超过17%。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伏指数涨幅尚未充分反映行业见底事实——当全行业深陷亏损、产能出清接近尾声时,随着价格机制修复和政策托底,光伏行业或将迎来三年来最具确定性的周期反转机遇。

在这轮由政策驱动的产业脉冲中,只有真正拥有深厚技术积淀和产业协同能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走得更远。其中,双良节能凭借三十余年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积淀和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正展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与持续成长的价值。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光伏行业进入“反内卷”新阶段

光伏自2023年以来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急迫性已十分强烈。面对日益激烈的价格战,高层会议已明确态度。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围绕“反内卷”密集发声。从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到6月修订出台《反不正当竞争法》,再到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反内卷”竞争,治理无序竞争,推动产能退出。

数据显示,在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的价格法规要求下,近期硅料价格已大幅上涨。

根据硅业分会报价,截至7月23日,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4.68万元/吨,周环比上涨12.23%;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4.40万元/吨,周环比上涨7.32%。

本周硅片价格同样继续上行,截至7月24日,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在1.1元/片,环比上周上涨4.76%;N型G12R单晶硅片成交均价在1.25元/片,环比上周上涨8.70%;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在1.44元/片,环比上周上涨6.67%。

整体而言,在多晶硅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下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有望跟随同步上行,短期有望先看到硅片价格上涨,带动整体硅片企业盈利修复。

多家券商研报表示,目前,光伏行业价格及盈利均处于底部位置,在供给侧政策的修复预期下,光伏板块有望迎来反弹。

中信证券认为,推动产业链价格回升是实现光伏行业“反内卷”的有效措施和重要的第一步,随着行业回归规范化有序竞争,以及潜在供给侧改革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地,光伏基本面底有望得以夯实,落后产能出清长效机制逐步规范和形成。

华创证券研报分析称,近期,光伏板块“反内卷”呼声日益高涨,硅料收储、光伏玻璃减产、高层“反内卷”会议等事件使得光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期增强。未来随着行业自律的推进以及供给侧政策落地,行业供需有望改善,带动产业链价格及盈利修复。

高质量发展风口,双良节能稳扎产业“深水区”

作为深耕光伏等清洁能源领域的代表企业,双良节能在“节能节水、清洁能源”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已形成多晶硅核心装备、单晶硅材料、电池组件光伏产业链,并深耕地热、氢能、绿电、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装备生产,以数字化驱动的碳中和综合服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在设备端,公司自主研发的Wonder PSi多晶硅还原炉先进控制产品,采取“硬件软做”的思路,提供APC先进控制软件技术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大型化、模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在材料端,公司在硅片环节已实现36吋热场拉制的N型210单晶及N型210R矩形单晶量产,满足了市场对高效、新型光伏材料的需求;在组件环节推出“银河”系列产品,针对高温、高湿、高海拔等复杂环境优化设计,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和大型地面电站,满足多元化场景下的发电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双良节能在氢能领域同样动作频频,就在6月11日,公司旗下子公司与闳扬新能源成功签订4.5亿元绿电制氢系统销售合同,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这一重磅订单,不仅代表着市场对公司氢能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其在氢能赛道上的竞争优势正在快速兑现。

事实上,双良节能早在2018年就已前瞻性布局氢能领域,技术储备深厚。2023年,公司推出了“世界最大标方高性能碱性电解槽”,在产氢规模、电流密度和能效水平等多项核心指标上处于行业领先,成为其进军氢能高端制造市场的重要敲门砖。

这块“敲门砖”不仅敲开了国内市场的大门,也叩响了全球化发展的序曲。自2023年启动绿电制氢全球化战略以来,双良氢能海外业务已形成“技术输出+项目落地+服务支撑”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目前,双良已获得阿曼联合太阳能项目、ACME集团阿曼绿氢绿氨项目等多个海外重量级项目订单,双良正凭借在氢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不断获得国际客户的信赖。

正是这种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远见,使得双良节能在光伏行业整体迎来价值修复的窗口期时,展现出更为独特的投资价值。

多重利好叠加,光伏板块“补估值”正当时

由于过去产能过剩导致的盈利低迷,市场估值受到压制。政策推动下,落后产能的出清将有利于改善竞争格局,提升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定价权,有望促进整体盈利与估值的修复。

二级市场方面,光伏概念板块在2025年初经历深度调整后,已逐步走出底部。近期光伏板块资金流入显著,表明投资者对于供给侧改革红利的预期快速升温。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光伏指数市净率仅为1.91,处于过去10年历史19.06%的低分位,即使经过短期阶段性的反弹,板块的估值修复空间依旧显著。

图片1.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25

就双良节能而言,2024年硅片出货量同比增长2.96%,组件出货量增长210.48%。尽管受行业拖累,2024年光伏产品毛利率为负,但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已提升至4.52%,环比改善13.8%。随着行业底部明确,落后产能逐步出清,公司设备与成本优势有望显现,盈利弹性较大。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也在持续为双良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确定性。例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已明确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

根据香橙会研究院数据,2024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公开招标需求超过2.37GW,同比上涨近40%,其中,碱性电解槽占比高达98%以上,为具有技术积累的双良节能打开了长期成长的新局面。

站在这一轮“反内卷”风口上,双良节能光伏业务盈利修复预期明确,节能节水设备业务稳健上涨,在手订单充足,为未来业绩提供保障。既有实业底盘,也有政策红利的持续护航,双良节能或是这场补估值行情中,具备“低估+成长”双重属性的价值洼地。

责任编辑: 范璐媛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