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观察】百案胜诉,投资者维权见法治担当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胡敏文2025-07-22 21:31

资本市场的健康生态,离不开对投资者权益的坚实守护。近年来,逾百家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索赔案中投资者胜诉的司法实践,不仅是一串冰冷的数字,更是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迈向实践效能的生动注脚。

制度供给的突破性进展,为投资者维权筑牢了“从难到易”的根基。2020年施行的新《证券法》不仅大幅提高信息披露违法成本,更引入代表人诉讼这一“利器”,解决了集体维权中“搭便车”与“成本高”的困境。2021年证券虚假陈述首例普通代表人诉讼判决落地,标志着集体维权机制从制度设计进入实战阶段。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废除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行政处罚前置程序,让投资者起诉门槛显著降低。而新“国九条”部署“加大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力度”,构建了全链条、多层次的制度屏障。

立体化追责体系的实效,正体现在多元力量的协同发力中:监管端“长牙带刺”严查处,让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乱象无处遁形;司法端持续明晰裁判标准,从损失计算到因果关系认定不断精进,民事救济从“纸上权利”变为“真金白银”;而先行赔付机制,在万福生科、欣泰电气、紫晶存储等案例中快速兑现赔偿。这张由严监管、硬司法、快救济织就的保护网,既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更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权益有保障、维权有路径,为资本市场注入信心。

证券民事公益诉讼作为破解“小而分散”维权困境的关键制度,正展现出独特价值。当个人诉讼因成本高昂、专业门槛高而动力不足时,投资者保护机构的参与有效填补了救济空白。康美药业等典型案件中,投服中心凭借专业优势突破信息壁垒,将散落的个体损失凝聚成具有威慑力的司法追责。这种监管与司法的无缝衔接,既降低了投资者的举证难度,更放大了法律惩戒的震慑效应。

百余家上市公司索赔案胜诉的背后,是法治信仰在资本市场的深度扎根。从首例集体诉讼判决到常态化司法实践,从“严监管、零容忍”到司法审判专业化,每一个胜诉案例都在重塑市场生态。这种“违法必究、违规必惩”的法治环境,既让受损投资者获得公平补偿,更倒逼市场主体敬畏法律、恪守诚信。

责任编辑: 范璐媛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