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计量拟定增募资13亿元 加速打造全国科技研发检测龙头企业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康殷2025-07-22 20:19

广电计量(002967)7月22日晚间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公告,拟募集资金13亿元,用于卫星互联网、航空装备、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数据智能等战略性产能投资,募投项目均是国家新质生产力代表性产业,是国家科技自立的重点方向,具有较好的产业前景。

广电计量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非公开发行预案是公司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布局战略的具体落地,为公司“十五五”的发展奠定了发展基础,同时也体现公司产融互动,灵活资本运作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将以本次发行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使命担当,加大在国家战略性产业领域的技改和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服务优势、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特色,不断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加速打造科技研发检测龙头企业。

作为全国综合实力领先的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广电计量在科技研发领域的检测能力名列前茅,业务已覆盖特殊行业、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领域。2024年在上市同行中,公司研发投入位居前列,研发费用率行业排名第一。

全面布局新赛道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自广州数科集团而下,我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省了技术创新的钱,就断了明天发展的路。”广电计量相关负责人表示。广电计量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具备较强的资质优势。广电计量建有技术研究院,下设8大研究所,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与突破,组建了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并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入站院士。同时成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低空飞行、新型储能、先进核能、深海工程、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量子计量、生命科学等十大重点实验室,着力强化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专利布局、标准研制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广电计量先后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61项,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84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88项,科研创新能力位居行业前列。

在技改投入方面,2024年,广电计量研发投入金额为3.54亿元,同比增长15.95%,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04%。公司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包括甲醇汽车非常规排放评测、水质喹诺酮类抗生素检测、车内空气质量优化、AG600控制阀门鉴定技术等,这些项目不仅获得了多项科技奖项,还提升了公司在汽车环保、环境监测、轨道交通、航空液压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广电计量还通过与地方国投、高校等共建联合实验室,积极推动实验室技改投入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比如公司与成都武侯国投共建微波射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武侯区微波射频国家产业集群产业优势,搭建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为华西南研发、创新型中心企业提供相关测试及综合技术服务;公司与国内汽车领域知名高校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热管理技术服务平台,打造西南产教融合新标杆,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资本”双轮驱动

外延并购是检测认证机构快速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路径之一。通过资本运作,广电计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仅2025年,广电计量相继收购曼哈格、金源动力股权,实现标准物质、网络安全等领域全链路能力延伸,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近年来,广电计量积极发挥国企担当,发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努力践行证监会提振资本市场的具体举措,陆续打出“股权激励+回购+分红+并购”组合拳,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稳步提升。此次定增项目也是公司优化市值管理系列举措之一,主要聚焦新兴行业产业布局,为公司长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广电计量2021年定增项目为例,公司定增募集资金重点投资于5G通信、航空航天、智能驾驶、集成电路等领域技改项目。随着这些定增项目的产能逐步爬坡,公司竞争力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也得到显著改善。

精细管理提高利润率

2023年底,广电计量进行了管理层换届,组建了更加“年轻化、专业化”的新一届董事会。此次管理层的调整标志着公司经营战略的重大转变,新团队提出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大力促进经营降本增效”的战略方向,并建立了以利润为核心的考核模式。2024年,公司逐步兑现了盈利释放。

2024年广电计量营业收入达32.07亿元,同比增长11.01%;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6.59%。2025年一季度,广电计量整体订单金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抢抓新兴赛道的市场机会,实现新兴业务目标市场订单的突破与快速增长,拉动公司整体订单的增长。

未来,广电计量将坚持“三个服务”战略,即服务国家战略性产业、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国家质量保障,围绕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具身智能、深海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构建新技术新能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持续推行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模式,优化组织架构与成本管控,‌构建企业与员工相互成就的事业平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以更加优异的业绩回报全体股东。

责任编辑: 范璐媛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