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中工国际(002051.SZ)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情况简报。报告显示公司国际化经营能力持续提升,海外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同时,公司战略推动海外工程承包模式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聚焦环保、索道及清洁能源领域,为创造更稳定、可持续的现金流提供支撑。这不仅延续了第一季度的优异表现,也为实现公司“十四五”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化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海外业务延续高增长
上半年,公司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生效合同额达9.7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6.66%;尤为亮眼的是,上半年生效合同额已达2024年全年总量(11.54亿美元)的84.31%,凸显海外业务在高基数上仍保持强劲增长动能。
这一增长源于公司深厚的国际化底蕴和全球布局优势。作为“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中工国际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0余家分支机构,持续巩固东南亚、南亚、中东等传统区域,并积极开拓圭亚那、尼加拉瓜等新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公司深耕重点区域实现项目滚动开发:在中亚地区,公司开发了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年产50万吨纯碱厂项目二期(一标段和二标段)、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和安集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在西亚地区,公司实现了伊拉克穆萨纳省100床医院建设项目、土耳其图兹湖天然气储库三期等项目签约;在拉美地区,公司在尼加拉瓜国际机场项目实现拉美地区首个人民币主权商贷融资落地后,又相继推动地区多个项目生效。
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年产50万吨纯碱厂项目
协同出海效应的深化进一步放大了增长势能。公司通过“设计咨询+装备制造+工程承包”全链条协同,以中国中元为引领连续签约六个海外医疗项目,强化医疗建设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同时依托北起院技术实力,进军日本高端索道市场,推进中国装备高质量出海。
国际化能力的系统化输出,最终体现为扎实的订单储备。上半年,公司累计新签国际工程合同额达11.26亿美元,在执行项目达39个,在手合同余额达95.45亿美元,为后续业绩增长筑牢根基。
“投建营”战略落地 驱动盈利模式升级
在工程承包业务高增长的同时,公司正着力突破传统EPC模式的局限,通过“投建营”战略推动项目前伸后延。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工程投资与运营业务新签合同额达4.75亿美元,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和安集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标志着战略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
乌兹别克斯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公司管理层在近期投资者交流中指出,“投建营”战略聚焦环保、索道和清洁能源三大领域,通过投资并持有具有稳定收益的优质运营资产,平抑工程承包业务的周期性波动。在环保领域,公司已形成2个固废处理项目+8个污水处理的资产组合,运营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索道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新疆阿图什天门索道开工建设标志着索道投建营项目实现从0到1的跨越;清洁能源领域,公司将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两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后预计日处理垃圾量合计4000吨,年均上网电量合计7.5亿度,税后内部收益率不低于8%。未来,运营资产收益占比提升将优化公司现金流结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工国际强大的国际化能力与投建营转型正形成双轮驱动,不仅有助于缓释传统工程承包业务的波动风险,更打开了盈利增长空间。在当前“一带一路”政策深化的背景下,公司已迎来战略机遇期,有望持续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