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餐饮商会喊话美团淘宝!“极端补贴”严重冲击实体店!呼吁停止“内卷”!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曹晨2025-07-15 20:01

近期,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持续升级,引发各方关注。在成交数据不断攀升的背后,不少餐饮商家也开始公开发出质疑的声音。

7月15日,贵州遵义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发文,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和不正当竞争,对象指向美团和淘宝闪购(饿了么)。文章表示,这场补贴大战已导致商家、消费者和骑手“三输”局面,并呼吁平台停止非理性补贴,回归价值竞争。

近期,多位餐饮行业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外卖补贴大战下,商家分摊补贴后并不挣钱,员工劳累过度却没有额外工资,消费者虽拿到补贴,却觉得实际食材品质根本没法保障,这种情况已脱离商业的本质。他们呼吁,监管部门应出面制止平台这种低价补贴的竞争行为。

电商投资人李成东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外卖补贴能在短期内提振消费,但如今的补贴大战愈发低价内卷,让餐饮行业“雪上加霜”。高额补贴之下,外卖订单几乎无利可图;低价外卖又挤占堂食客流,而房租、人工等成本仍在上涨。成熟市场证明,外卖因“送到家”的额外服务,本应比堂食更贵。无休止的补贴大战只会加剧行业内卷,破坏健康竞争。而平台强制商家让利,实质是变相“二选一”。因此,建议政府监管部门介入,让行业回归理性。

一地餐饮商会喊话美团淘宝

7月15日,遵义市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发布《关于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和不正当竞争的倡议书》。倡议书表示,近期发起的“0元购”、“满18减18”等极端补贴行为,为争夺外卖市场份额挑动低于成本价的恶性价格战,已造成市场经营秩序混乱、行业生态严重失衡,导致本区大量餐饮企业经营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更让大量依赖堂食的实体店遭遇严重冲击、苦不堪言。

倡议书直言,这场补贴大战已导致商家、消费者和骑手“三输”局面。商会呼吁平台停止非理性补贴,回归价值竞争。其中提到三点要求:立即停止“0元购”等突破成本底线的非理性促销活动,避免商家被迫参与赔本经营;严格执行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禁止通过低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规定,取消变相价格战;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餐饮类商品折后价不应低于原材料成本+基础运营成本。

商会还呼吁保障商家合法权益:禁止强制摊派补贴成本,商家参与促销活动需遵循自愿原则;优化算法和补贴规则,避免“爆单破价”现象;对未参与补贴的中小商家提供流量扶持,维护市场公平性。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发声

7月14日下午,嘉和一品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京京在社交媒体发出“困在外卖大战下的真实呐喊”。她质疑外卖大战的补贴,究竟是平台的让利,还是对商家的血腥掠夺。

她直言,“各平台都是百亿补贴开战,但其实最受伤的是商家。顾客享受到的各种满减、补贴,每10元,平台只出3元,商家要补7元! 大头都是商家出的。你这个商家不参加补贴活动,就没有流量,顾客看不到你,当然就不可能有订单。而被迫参加了,来的又是赔本赚吆喝的羊毛单,员工快累趴了,餐厅也快赔干了。”“有商家晒出订单,42.9元的消费,商家承担补贴27.9元,平台补贴14.99元,顾客只付了一分钱。这哪还能扛得住? 倒闭的商家会越来越多!”刘京京谈到,“餐厅堂食面临三道生死关,因公限酒减少了客流;被团购、直播薅了一道羊毛;又被外卖平台一天抢走两三亿的客流,还能剩下多少人会去堂食吃饭?但是餐厅照样要承担食材、房租、人工、能源、税费和高额的平台服务费、流量费。上千万的商家,都快沦为了外卖的加工厂,变成三巨头混战的子弹。”

刘京京呼吁,平台不应再裹挟商家参与巨额补贴,不能迫使商家降低底线,那只会劣币驱逐良币,导致食品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补贴大战回顾

近期,多家平台之间的补贴大战升级态势明显。7月11日晚,美团官方就发布了“周六,快乐继续”的微博,预告本周末的外卖狂欢。7月12日,淘宝闪购官方也在微博宣布“‘超级星期六’188元大券包,五顿我全包”。

大额补贴也让平台订单迎来明显增长。7月13日,美团方面披露,截至7月12日23时36分,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达1.5亿单。其中,神抢手单量超5000万单,拼好饭单量超3500万单。美团提供的数据还显示,餐饮商家在美团的订单量比日常时段增长了65%。

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周环比净增15%。

值得一提的是,7月13日,记者获悉,阿里计划未来100天,每周六推“超级星期六”,即消费者在每个周六都可以获得总额为188元外卖消费红包,消费者用红包支付后可以买到超低价奶茶咖啡和快消速食。这意味着,阿里方面对外卖补贴的投入力度仍将加码。

建议监管部门介入

实际上,平台之间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热情、拓宽了即时零售边界,但不少餐饮商家并未受益。

“平台搞补贴,吸引了不少顾客下单,订单量是上去了,可我们却没赚到钱。平台给的补贴有限,剩下的就得我们自己承担。配送费、食材成本、平台抽成,再加上补贴,这一单下来,利润薄得可怜,有时候甚至是亏本在做。不参加吧,平台不给流量,店里根本没生意;参加了,又只能赚个吆喝。”近日,北京护国寺地区的一家中小餐饮商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某头部餐饮品牌高管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外卖补贴大战中,店家配合平台做营销,但不少商家每单都是赔本赚吆喝。“商家本是按堂食标准核算基本利润的,可实际到手的钱却很低。现在很多人点完外卖后亲自到店自取,甚至出现 ‘0元购’式的到店自取情况。这严重影响堂食利润,若此类活动持续3个月,消费者习惯了低价点外卖、到店自取,实体店可能会被彻底冲垮。因此,他建议监管部门介入,推动行业回归健康发展之路。”

外卖补贴大战已引发业内人士对低价竞争的思考。百福控股(01488.HK)总裁王小龙近日对记者表示,“外卖平台为争夺流量而展开激烈的补贴竞争。总体来看,短期内这对消费者和部分商家是利好的。但从长期来看,一些商家在线上陷入赔本赚吆喝的状态。平台为餐饮等行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值,应该体现在提供额外服务、提升品质上,而不是在线上不断打价格战。相信外卖行业最终会进入稳定期,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平台、商家与消费者的三方共赢。”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