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风口】 “窝囊文学经济”: 年轻人的新消费信仰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7-15 A007版作者:刘诗梦2025-07-15 06:47

“窝囊文学经济”是一种以自嘲、摆烂、低欲望为表象的亚文化,表面上看似消极,实则催生了一系列独特的经济效益,比如最近走红的“窝囊旅游”的娱乐活动,都是“窝囊文学经济”运用的创新旅游方式。原来的一些旅游项目都是以刺激、高难度来吸引游客体验,而现在旅游的风向逐渐转变成了“躺平式”享受。不再追求以往流行的高速蹦极、惊险漂流,这就是年轻人的“窝囊文学经济”的新消费信仰。

为何“窝囊文学经济”受到年轻人的大力追捧?一方面,短期缓解焦虑。自我嘲讽的智慧其实是年轻人对于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发泄方式,低欲望应对现实社会的期待。另一方面,精神追求发生变化。以往追求的都是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状态,买点贵的才体面,而现在却是高度清醒的理性消费。

“窝囊文学经济”虽看似消极,实则创造了一套“低预期、高共鸣”的新消费模式,成为经济市场下的独特增长点。首先,促进反向旅游经济,小众景点逐渐爆火。拒绝“特种兵式旅游”的疲惫,追求“去哪不重要,瘫着就行”的状态。消解了传统旅游中“打卡证明自我”的意义,不再追求“必去景点”,更是倾向于冷门城市、乡村等。据携程平台县域旅游订单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首日,乡村游订单增长超40%。其次,复苏新经济,催生多元化消费格局。乘坐电梯登山、躺平式漂流、窝囊版蹦极等打破传统的娱乐新项目不断涌现,比如浙江有一景区推出减速版蹦极后,尝试蹦极的游客数量比原来翻了五六倍。不仅如此,还催生了像青旅“穷游标配”旅行、“海底捞夜宿攻略”等衍生消费新模式。最后,低价消费市场扩张,促进情绪消费新经济。窝囊文学的核心是“降低预期,接受平庸”,这直接带动了低价商品、IP产业、二手市场、共享服务等经济增长。比如众多二手平台上的“摆烂式出售”,如“懒得修了,50块拿走”摆烂式标语营销成为常态,还有很多品牌用“摆烂式广告”吸引年轻人,如前段时间爆火的瑞幸“摸鱼生椰拿铁”等,让情绪消费成为了新赛道。

“窝囊文学经济”虽然在消费、文化、社交等领域催生了新的经济效益,但其消极内核和广泛传播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潜在问题。比如,长期来看低价商品经济的发展可能挤压中高端市场,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研发投入减少,形成“低质量—低消费—低增长”的非良性循环。另外,长期接受低成就、低消费的生活模式,可能加剧低结婚率、低生育率等社会问题。

“窝囊文学经济”是当代青年人用心态缓解现实压力,用共鸣迎合时代变迁,用自嘲书写新消费信仰。他们不是喜欢“窝囊”,而是用黑色幽默打破困境,给予更多情绪出口,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真实需求。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