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轮轮胎(601058)7月14日宣布,将接手普利司通(沈阳)轮胎有限公司(简称“普利司通沈阳”),这家由轮胎国际巨头普利司通全资所有的子公司在去年进入停产。赛轮轮胎计划借此快速扩大产能,分析认为,在海外厂商陆续减产的背景下,国内胎企有望把握机遇抢占全球份额。
标的从属国际巨头
公告显示,赛轮轮胎拟通过全资子公司赛轮沈阳,作价2.65亿元购买普利司通沈阳100%的股权。普利司通沈阳原先具备年产170万条载重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目前拥有土地使用权面积39.49万平方米,拥有房屋建筑物/构筑物产权面积20.07万平方米。
普利司通沈阳是普利司通的全资下属公司,后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轮胎制造厂商之一,稳居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之列。1996年,普利司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所成立的第一家轮胎厂,正是普利司通沈阳。
然而在运营28年后,普利司通沈阳在2024年1月26日终止运营,这一举措标志着普利司通正式退出中国商用车轮胎配套业务。目前,普利司通中国官网标明的产品类目仅剩余乘用车轮胎、摩托车轮胎、工程车轮胎三类。
在彼时发布的通知中,普利司通表示,集团一直致力于加强其在中国的高端业务。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重点,集团决定终止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商用车轮胎生产和销售业务,战略资源将重点投向预期实现增长的高端乘用车轮胎市场。
终止普利司通沈阳的运作,只是普利司通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收缩战略的一个案例。根据公开消息,普利司通近两年在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均有业务调整措施落地。
收购旨在扩大产能
“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调整普利司通沈阳的管理层,并将充分利用该公司现有的土地、厂房及设备等资产,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具体的建设项目。”赛轮轮胎表示。
在赛轮轮胎看来,这次收购将有助于公司快速增加产能规模,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由赛轮轮胎披露的普利司通沈阳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度普利司通沈阳实现营收1.4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8亿元;业务完全停摆后的2025年上半年,普利司通沈阳营业收入94.32万元,亏损5.64亿元。据悉,2025年的亏损是由于普利司通沈阳将货币资金划入普利司通投资资金池账户后进行的会计处理导致。
截至2025年6月30日,普利司通沈阳所有者权益为3.37亿元,以此作为对比,赛轮轮胎本次2.65亿元的收购价存在两成折扣。同时,本次交易不存在未决的员工安置事项。
普利司通沈阳原先具备的年产170万条载重子午线轮胎产能,对于赛轮轮胎也是较大补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赛轮轮胎共规划年产2765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1.06亿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和44.7万吨非公路轮胎的生产能力,且各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位于较高水平。
逆势扩张
当下轮胎市场需求整体持稳,2024年全球轮胎市场需求同比增长1.8%达到18.54亿条。在存量市场中,各家企业业绩分化明显,其中赛轮轮胎在2024年是少有的营收、利润双增长的国内上市轮胎企业,且利润增幅高于营收。在2025年1季度,是唯一一家实现了利润同比正增长的国内上市轮胎企业。
“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轮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国际贸易壁垒也对轮胎企业发展造成影响。”赛轮轮胎董事长刘燕华此前在业绩会上表示。刘燕华称,公司将通过持续布局全球化生产,采取加大研发投入并开展技术创新等手段,推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此前布局动作显示,赛轮轮胎正在实施产能扩充,不过此前重点多在于国际产能。据悉,赛轮轮胎2025年正在推进柬埔寨全钢胎扩建、印尼工厂及墨西哥工厂等项目建设。
国金证券认为,和国内轮胎企业持续出海扩张的局面截然不同,海外多家轮胎企业陆续宣布了关厂减产计划,在消费降级背景下国内胎企有望把握机遇继续抢占全球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