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供需矛盾是当前低物价主因 扩内需、治内卷有望促物价合理回升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孙璐璐 贺觉渊2025-07-14 18:28

当前,我国物价总体保持低位运行,权威专家表示,国内实体经济供需矛盾是主要原因,“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的观点有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前提条件,经济供求因素才是引起物价变动的第一阶原因。

据上述专家解释,物价从根本上是实体经济供需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货币主义“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的观点在讨论物价时常有人提到,但这一论断是有前提假设的,其完整表述是“在货币数量增速持续超过产出增速的条件下,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只有当货币增速超过产出增速时,多增发货币才可能引发物价上涨。而且这一表述当时流行,也有上世纪60—70年代发达经济体劳动力和能源紧张、供给不足的时代背景,货币供给增多带来需求扩张,最终都表现为供大于求物价上升。

“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供求形势不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宏观政策思路都是促投资、保供给,供给短缺的局面已经发生根本转变,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当前制约物价的主要是需求不足。”上述专家称。

上述专家认为,扩内需、治内卷有望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从扩内需的角度看,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持续较大。5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为了支持服务消费,还专门创设了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同时,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效果仍在显现。这些都体现了中央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决心。未来随着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望进一步恢复。

从优化供给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传统行业和部分新兴产业快速增产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起到了一定拉动作用,但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挤压行业利润空间、影响产业生态等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关注。近期《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已落地实施,中央财经委召开会议也明确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一些车企对外承诺要压缩账期至60天以内,部分光伏企业也宣布要减产。未来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加力扩大内需,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营主体竞争行为也更趋理性有序,供需良性循环有望加快,对于促进物价回升也有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杨国强
校对: 杨立林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