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圆满谢幕。这场为期三天的年度盛会,以“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共同探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大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优秀案例”中,卫光生物(002880.SZ)旗下卫光生命科学园成功入选并获评“生态式园区标杆”称号,成为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园区,表明业界对卫光生命科学园在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园区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卫光生命科学园获评生物医药生态式园区标杆 图片来源:公司供图)
荣获生态式园区标杆,多维度赋能企业发展
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是我国医药界历史最为悠久、行业影响力最大的年度盛会之一,自1959年首次召开以来,已成功举办了41届,它不仅见证了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医药产业发展的历程,也记录了新时期医药科技创新的进步与成果,被称为“医药行业风向标”。
此次会议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并由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致辞开幕。会议以“1+6+1+N”模式展开,包括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1场主题推介及N场系列精彩活动,围绕医药创新与转化、创新药出海与全球化、医药健康金融投资等主题展开。
此次与卫光生命科学园同台获奖的还有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天府国际生物城等生物医药领域的知名产业园区。
(卫光生命科学园入选优秀案例 图片来源:公司供图)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筹建于2000年,是全国首批生物技术专业化园区,也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创新枢纽。该园区不仅入驻了包括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更孕育了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康龙化成等一批享誉全球的中国创新药企及CRO企业。
天府国际生物城在业界同样有着极高的行业地位,多年来稳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全国第三,西部地区首位。天府国际生物城孕育了成都先导、康诺亚、海创药业等多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并吸引了赛默飞等海外巨头入驻,是西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后起之秀卫光生命科学园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核心区,以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为重点领域,建设基因、大分子和细胞核心技术平台,打造以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为特色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科研经济生态体系园区。作为一家2021年开始建设的“年轻”产业园区,卫光生命科学园与业内顶尖产业园区同台获奖,充分证明其对于产业创新孵化的价值与极大的发展潜力。
血制品筑基,打造平台化生物医药新锐
卫光生命科学园由卫光生物主导建设与运营,成长于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深圳。卫光生物自1985年创立至今,已成为我国血制品行业头部上市公司之一,拥有9个全资或控股的单采血浆站,2024年采浆量达到562吨,能够生产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三大类共11个品种,23种规格的产品,血浆综合利用率居行业靠前位置。近年来,公司研发力度维持高位,2024年研发投入超6000万元,以血友病、免疫与神经系统疾病等罕见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深耕血制品领域,行业地位稳固。
作为深圳市乃至大湾区稀缺的生物医药国有企业,卫光生物以做强做优做大主营业务,实现血液制品与生物医药“双轨”并进为目标,努力发展成为中国差异化血液制品先锋,全球平台化生物医药新锐。2022年起投入使用的卫光生命科学园,正是卫光生物向平台化新锐发展,构建产业生态的载体。
紧邻深圳医科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等源头创新资源,卫光生命科学园通过“医教产学研”结合,聚焦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治疗、AI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前沿方向,构建起“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落地”全链条闭环发展体系。
区别于传统园区,卫光生物在科学园率先实践“房东+股东”创新模式,通过旗下股权投资公司,在园区设立卫光鸿鹄、卫光鸿鹂、卫光鸿鹭三支专项产业基金,并配备了专业投资及投后管理团队,已投资了包括汉腾生物、新阳唯康、粒影生物等在内的园区入驻企业。
2024年卫光生命科学园产值突破3.5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8.8%。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超过60个,全部围绕生物医药研发、技术服务、配套服务等,产业垂直度达到100%,形成了高纯度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在卫光生物的产业赋能下,园区正加速孕育医药生物领域出色企业。例如,新阳唯康、唐颐控股获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粒影生物登榜2025中国新晋未来独角兽。今年5月,园区企业道生生物凭借在合成生物靛蓝领域的前沿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潜力,在2025生物制造产业颁奖盛典中荣膺“生物制造·潜力独角兽”奖项;园区企业三启生物与逸芯生命科学签署战略合作,携手开启iPSC干细胞技术与芯片技术融合的创新篇章。
卫光生命科学园此次作为标杆园区入选优秀案例,无疑证明了园区的独特价值。卫光生物倾力打造的这座园区,正凭借其区位优势最佳、专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配套最全的“三最”优势以及独特的“房东+股东”模式,在激烈的园区竞争中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成为光明区乃至深圳市发展生物医药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