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315食品安全问题刚刚过去3个月,7月7日,“雪王”蜜雪冰城被曝员工用脚关直饮水桶,此前蜜雪冰城一门店在抽检中发现产品大肠杆菌超标70%,引发公众对其卫生管理的质疑。无独有偶,被誉为“奶茶第一股”的奈雪的茶被曝职场霸凌事件,还因“茶包喝出完整青蛙尸体”事件一度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这些食品安全、合规管理问题已经是新茶饮企业的“顽疾”,多位受访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新茶饮企业管理问题频发,根源在于员工执行差异。随着政策倒逼与行业成熟,新茶饮企业需将ESG纳入战略,方能实现长远发展。
新茶饮企业的ESG成绩如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从2024年ESG报告信披率来看,6家新茶饮上市公司中,奈雪的茶(2150.HK)、古茗(1364.HK)、蜜雪冰城(02097.HK)、茶百道(2555.HK)已公开披露了2024年ESG报告。
受访人士指出,ESG报告是港股上市公司的“铁板”,所有港股公司需要遵循《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守则》每年披露ESG报告。沪上阿姨(2589.HK)今年新上市,仅在招股书中披露了部分ESG信息。受访人士还指出,霸王茶姬(CHA.O)虽在美股上市,但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品牌的食品安全、权益保护和环保等工作,企业也应主动ESG信披。
今年夏天全国多地持续出现高温天气,这正是新茶饮行业的传统销售旺季。当你捧着香水柠檬茶“续命”时,想没想过看不见、摸不到的温室气体是升温的元凶?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温度上升的主导因素,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也同步刷新纪录,共同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气候系统持续变暖。
昔日拼口味、比颜值的新茶饮赛道,如今正以ESG重新定义行业的竞争规则。那么,前述6家新茶饮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塑料管理做得如何?
在今年的ESG报告披露季,沪上阿姨和霸王茶姬未披露ESG报告。
根据各企业披露的2024年ESG报告及招股书,蜜雪冰城、茶百道和古茗完整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和范围2排放量,并说明了排放源,前两家还说明了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计算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奈雪的茶未披露年度碳排放量,并在排放物管理章节中直言,气体(包括但不限于温室气体)排放对本集团的营运而言并非重要范畴。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ESG建设对新茶饮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奈雪的茶作为‘奶茶第一股’,忽视碳排放披露,与行业趋势相悖。”
朱丹蓬对记者强调,ESG不仅关乎社会责任,更影响品牌效应与出海前景,尤其欧美市场对ESG合规要求严格。随着政策倒逼与行业成熟,新茶饮企业需将ESG纳入战略,方能实现长远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赴港上市的新茶饮企业而言,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已是底线要求。
“气候信息披露应基于管治、策略、风险管理、指标及目标这四个核心支柱构建。”施懿宸表示,管治包括企业如何管理和监督气候变化的问题,策略涉及企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包括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对业务模式、价值链、决策、财务因素等的影响),风险管理涵盖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的方法,指标及目标则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等具体指标的设定和跟踪。
对于未上市的“网红”茶饮企业,例如喜茶、茶颜悦色、COCO等,施懿宸指出,财政部发布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相关准则适用于包括非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因此未上市的新茶饮企业也将面临披露ESG报告的要求。
“不过这一要求将在2027年后实施,目前未上市的企业由于没有交易所的要求,普遍缺乏ESG报告,信息透明度较低。但如果企业能主动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对其品牌形象会有帮助。”施懿宸向记者强调。
事实上,不仅是温室气体,垃圾桶里堆积如山的塑料杯和吸管带来的塑料垃圾,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024构建循环生态-探索消费后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方案》报告显示,食品饮料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包装,以及膜、袋类低值软塑,都是需要重点管控的塑料废弃物来源。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CATI指数项目团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CATI评价显示,大部分企业仍有待提升对塑料污染问题的关注与行动。其中,零售、日化、食品饮料等广泛使用塑料包装的行业,收集并披露塑料相关数据的企业不足30%,其余行业低于20%。
从各家新茶饮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来看,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和奈雪的茶全部披露了2024年包装材料使用量,信披正在从“口头承诺”向“数据披露”过渡。
施懿宸向记者介绍,新茶饮企业可以从“可持续包装”和“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两方面入手治理塑料污染,采用可降解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制作饮品包装,实施塑料杯回收计划。
奈雪的茶2024年ESG报告显示,集团在2020年底前便不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自2022年实现全门店统使用PLA(植物聚乳酸)材质的环保吸管。
茶百道则参与了全生物降解包装袋团标、生物降解耐温聚乳酸结晶饮用吸管团标的编制,用PLA材质的可降解吸管替换所有门店的塑料吸管以减少塑料污染。
古茗在2024年ESG报告中详细披露了环保材料的使用量,向加盟商提供的包装物由PLA等材料制成,2024年古茗的环保材料分为吸管、纸包装袋、聚乳酸包装袋、纸浆托盘四类,还为加盟商提供线上及无纸化的培训方式。
蜜雪冰城2024年可持续包装材料使用量为128880.16吨,包括纸杯、吸管和塑杯等包装材料。蜜雪冰城还在报告中展示了本地化采购的内容,自2022年起,蜜雪冰城在印尼市场的本地化采购中,将吸管和塑料袋的材料改为可降解塑料。在国内市场,蜜雪冰城联合腾讯公益推出“不要打包袋”环保行动。截至2024年底,选择“不要打包袋”订单数已达1.86亿。
除了上市公司,不少“网红”新茶饮企业也在尝试减塑环保。施懿宸向记者介绍,喜茶研发并应用聚乳酸(PLA)可降解吸管,在深圳启动了塑料杯回收行动,将回收的塑料杯循环再造为环保周边产品。
茶颜悦色相关负责人曾在报道中表示,门店也已经停止使用塑料吸管,目前在使用的吸管分为两种,一种是带独立包装的纸吸管,另一种是PLA材质的三孔吸管,两款都是可降解的环保材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然而在部分情况下,绿色产品可能存在溢价,新茶饮对“绿色消费”抱以何种态度?
施懿宸对记者表示,例如喜茶采用可降解吸管等做法来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实际上会增加成本,使得高质量但价格较高的产品不被消费者买单,导致品牌忠诚度下降,这对企业而言并不公平。“这种消费降维的情况,从长期来看可能导致越低级、越便宜的产品卖得越好,对产业健康发展是无益的。”
据朱丹蓬分析,绿色低碳是国际趋势,喜茶采用PLA材质吸管等举措虽推高成本,但与蜜雪冰城等平价品牌面向不同消费群体,两个品牌之间并无根本矛盾。随着国民环保与健康意识提升,绿色消费的社会基础将逐步夯实。
新茶饮企业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员工管理问题,已经是行业的“顽疾”。
以“奈雪的茶被曝职场霸凌”事件和“蜜雪冰城被曝员工用脚关直饮水桶”事件为例,施懿宸告诉记者,当前部分企业将员工视为“人力资源”而非“人力资本”的定位偏差,导致短期用工行为凸显。
2023年市场监管数据显示,新茶饮行业食品安全违规案例数量同比上升23%,其中加盟门店问题占比达78%。以蜜雪冰城为例,其北京地区32家问题门店中,29家为加盟模式运营;沪上阿姨被通报的8家问题门店中,加盟店违规操作占比超过90%。
施懿宸对记者表示,不止奈雪的茶,很多企业在想要降本增效时都会暴露此类问题,这类企业从成本角度评估劳动力价值,倾向于雇佣兼职员工并在认为“成本过高”时快速替换,缺乏对员工长期培育的投入。
“培训体系完善,将公司的营运、生产和管理安排得当的企业,它们的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力自然会得到成长,服务品质也会更加稳定,标准化流程(SOP)十分重要。”施懿宸进一步表示,但像一部分企业的兼职员工,往往只培训半天或一天就被安排上线进行生产、制作饮料等工作。由于培训时间不足,员工可能无法做好工作,进而会被指责、惩罚,这并非良性循环。
朱丹蓬也向记者表示,新茶饮企业管理问题频发,根源在于员工执行差异。尽管头部品牌普遍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内控体系,但员工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标准化操作落地效果不一。国家层面已通过九部委闭环管理、地方取缔无证外卖等政策强化监管,企业也在加大培训与考核力度,但执行端的个体差异仍是挑战。
施懿宸建议,新茶饮企业应将员工操作规范与晋升体系挂钩,或设置“安全加盟商”评选与激励。例如蜜雪冰城在2024年推行“安全积分制”,数据显示,实施后6个月内违规操作下降63%,优秀门店奖金池增加42%。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品牌的食品安全、权益保护和环保等工作,新茶饮企业需要主动披露这些ESG信息,尤其对于想要向高端品牌发展的企业而言,能让投资者和消费者了解其在ESG方面的努力,避免出现做了好事却不被知晓、只增加成本的情况。
(实习生王怡茵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