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武汉市召开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武汉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已于近日发布,武汉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力、区域辐射力、产业带动力的现代化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的城市核心功能。经过十余年发展,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基础设施能力加快突破、航运航线网络通江达海、航运服务功能逐步健全,航运中心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辐射能力长足提升。
在核心指标方面,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14年首次突破百万标箱以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63万标箱,占长江中上游港口的33.7%,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中上游“第一港”。截至目前,武汉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50个,形成9大港区的总体布局和以阳逻港为核心,经开港、花山港、金口港为支撑的集装箱港口群,年最大集装箱通过能力突破400万标箱,年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
在开放能级上,花山、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口岸,武汉港开放口岸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汉申线稳定发展,并推出洋山、外高桥两组航线联盟,实现上海港服务前置。首创长江中上游地区至近洋直航班轮运输,直达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尼,并推动国际航线对接中欧(武汉)班列,形成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2024年,武汉阳逻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77万标箱,年出入境船舶总量突破了100艘次,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下一步将如何高质量发展?根据三年行动方案,武汉将深化港口与属地合作,打造以阳逻枢纽港为核心,花山港、经开港、金口港为支撑的集装箱物流群,以武汉经开-江夏-白浒山港区为支撑的汽车产业集群。
聚焦产业培育升级,鼓励临港综保区加强区港联动发展,积极拓展保税加工、保税贸易、跨境电商等产业。推动航运物流、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适港产业依托港口集中布局。构建绿色智能船舶新型产业链,推进新洲区绿色船舶制造产业园和武昌区长江绿色智能船舶设计集聚区建设。支持以长江新区为核心的航运基础产业集聚区、以江汉区为核心的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以及以江岸区为核心的航运文旅示范区建设,实现航运服务业规模年均增幅超25%。
同时,高水平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打造立足长江中游、服务长江经济带的国家级航运交易所。推进精细化航运金融发展,推动船舶融资等金融产品落地,鼓励开展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支持设立航运保险主体,探索航运金融衍生品,利用港航发展基金培育关键节点企业、支持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