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660%!互换通5月成交额达3800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蕊2025-07-08 12:59

7月7日晚间,港交所在最新的观点中透露,自2023年启动以来,互换通持续优化,每月成交金额也由2023年5月的500亿元(人民币,下同)升至2025年5月的3800亿元,增长660%。“互换通开通后这两年来持续优化升级,充分体现国际投资者对互换通这一重要投资渠道的认可和强劲需求。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市场需求预计将增长。”港交所称。

交易规模远超预期

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正式启航,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自债券通以来进一步扩展至衍生品领域。彼时,参与的离岸投资者仅有22家,启动当月的月成交金额也不过500亿元。

转眼两年时间过去,随着各项机制不断优化和创新,互换通交易量平稳增长,海外投资者不断扩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4月,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在岸固定收益产品总值达人民币4.4万亿元,较一年前增加了10%。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参与互换通的离岸投资者数目已超过80家,2025年5月的月成交金额高达3800亿元,相比两年前增长660%,日均结算金额现在也达到250亿元,“远超最初预期”。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互换通成交金额约占中国境内利率互换产品市场的8%。

2024年12月以来,互换通市场交易量增长提速,月度交易量均保持在4500亿元人民币上方。其中,2025年3月,互换通全市场月度交易量、交易笔数均创下新高,达到4955.69亿元人民币、940笔交易,日均成交量约为开通时首月的8倍。

“目前,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1万亿—2万亿元左右。以此估计,随着参与互换通境外投资者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换通预计交易量仍将有较大增长幅度。”上清所7月7日发文提到。

更多优化蓄势待发

自2023年启动至今,互换通规则持续优化。今年1月,北向互换通合资格抵押品范围扩大,将在岸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纳入为合资格的履约抵押品。 上周,互换通又将北向互换通下利率互换合约的最长交易剩余期限由10年延长至30年。

在港交所看来,此举为离岸衍生产品市场带来的突破包括:为离岸投资者长期投资组合提供有效对冲工具;帮助长期投资者有效对冲超长期限债券的利率波动风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中国离岸衍生产品市场;有助完善收益率曲线,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以及金融机构有更大空间设计更多类型的产品,提升投资者资本效率。

此外,港交所还透露,今年晚些时候,互换通将会扩充产品类型,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为离岸投资者提供更有效的人民币资产或人民币信贷产品参考基准。“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有其他的优化举措陆续推出”。

据SWIFT(环球银行同业金融电讯协会)数据,目前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接近6%,已超越以欧元结算的占比(5.3%)。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超过人民币5.8万亿元,是2021年结算额的两倍多。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我们将继续与所有持份者紧密合作,建立创新、多元化及备受信赖的跨境交易基础设施,助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港交所表示,期待继续推动互换通实现稳健发展与创新突破。

最佳利率风险对冲工具

“互换通已经成为境外投资机构最佳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东方证券在上清所平台表示,互换通开通后,一部分境外投资者从NDIRS(离岸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转移到了互换通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利率变化包含了更多海外投资者的市场观点。海外同时在NDIRS和互换通市场交易的交易商,可以利用互换通工具对其NDIRS头寸进行风险对冲,通过无风险套利抹平两者利差。

“NDD利差(境内境外掉期利率利差)的持续缩窄,以及人民币利率互换更好的市场深度和报价,也将进一步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从NDIRS市场转向互换通,为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带来更多新的活力。”东方证券称,更多境外成熟投资者的参与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参与者结构,也将提升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活跃度和成熟度。

国泰海通证券则提到,“北向互换通”通过OTCC与上海清算所跨境互联,共同提供集中清算服务,实现了人民币利率互换集中清算的跨境支持和境内外结算的统一。在实现跨境交易的同时,能够避免双边授信模式下利率互换业务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有效解决交易对手之间授信不足的问题,打破交易壁垒,推动交易量的快速提升。

随着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兴趣不断提升,对互换通在基础设施、产品服务方面也新增更多需求。东方证券建议,可视互换通交易量增长情况,扩大互换通交易限额,满足日益增长的境外投资者需求;视市场需求,丰富互换通产品种类;进一步优化互换通基础设施,例如优化合约压缩服务,去除单笔交易量限制,提供以利差为标的的交易方式等。

校对:王锦程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