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完整社区”怎么建?多地给出“样板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李莎2025-07-03 08:43

“和之前相比,现在很多空间都被利用起来了,生活也方便多了。”7月2日,宁波云鹭湾社区的一位居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

云鹭湾社区由江枫雪月、林霞溪雨等8个小区组成,总居民3114户。借助完整社区建设契机,云鹭湾社区将原乐溢幼儿园改造为邻里中心,还新增24小时健康e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食堂,改造了中心湖全龄活动广场,建设社区智慧服务平台等等。通过更新改造,改变了社区之前公共设施不健全、布局不平衡,一老一小服务功能不完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单一,智慧社区建设水平不足等问题。此外,还实施了社区一体化物业管理,组织志愿活动帮助社区占比相对高的“老漂族”融入社区。

今年4月,住建部印发《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三批)》,云鹭湾社区成为入选的10个完整社区建设典型案例之一。

2023年7月开始,完整社区建设在全国106个社区展开试点。试点已近尾声。据住建部数据,试点在建设改造各类服务设施、补充停车位和公共充电设施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18个省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不仅如此,各地着力推出相关政策,加大完整社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

今年5月,《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印发,将开展完整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务之一。6月,住建部召开全国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明确要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谋划、统筹实施完整社区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将扩面增效提质。各地将开展社区专项体检,有条件的城市编制完整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建立完整社区建设项目库和实施计划,强化设计引导作用,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原则,因地制宜实施完整社区建设。在工作重点上,各地将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

图片来源:新华社

完整社区建设加速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2022年10月,《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印发,明确要进行为期2年的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重点方向是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和健全社区治理机制这四个方面。

2023年7月,住建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包括31个省市的106个社区,前面提到的云鹭湾社区也是其中之一。

试点工作已近两年,据住建部6月消息,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共建设改造养老、托育、便利店等各类服务设施2000余个,新增机动车停车位2.47万个、社区公共充电设施5900余个、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70余万平方米。浙江、重庆、湖北、湖南等18个省份扩大了试点范围,共打造完整社区建设样板3000个。

除了打造样板,各地也积极推出相关政策,推进完整社区建设。仅6月,江西和河南这两个省份,以及西安这一西部大市,均有相关举措推出。

6月26日,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晓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将完整社区建设作为“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将5个国家级完整社区和76个省级完整社区纳入200个“好社区”试点项目,探索利用存量空间建设社区服务设施、既有房屋建筑更新改造用于提供养老托育等服务的政策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完整社区建设技术体系,搭建完整社区试点管控平台场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牵引,提高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6月4日,《河南省深入实施城市更新重点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在文件的总体要求中明确,以完整社区建设为牵引,深入实施城市更新重点工程。并将实施完整社区建设工程列为重点任务之首,提出新建居住区要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河南省完整社区建设指引》建设。既有居住区要根据《河南省完整社区建设指引》因地制宜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另外,河南还提出了完整社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今年“一主两副”城市(即郑州、洛阳和南阳)建设20个左右完整社区,郑州都市圈其他城市分别建设2个完整社区;到2027年,“一主两副”城市和郑州都市圈城市一半以上社区建成完整社区,其他城市建设一批完整社区。

西安6月18日出台的12条新政中虽未明确提及完整社区建设,但多项举措均有相关内容涉及。其中关联度最高的是优化居住配套服务一项,要求因地制宜完善居住区周边教育、医疗、绿地、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善停车、充电、消防、快递等配套基础设施等。

从设施补齐到治理创新

“完整社区建设的本质是推动城市治理从‘土地财政依赖’转向‘人的需求满足’,是以人为本的治理逻辑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肯定了10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成效,在此基础上,将持续实施完整社区建设写入今年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任务。

今年5月,《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后简称《意见》)印发,进一步将“开展完整社区建设”确定为城市更新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具体而言,涉及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等,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等多项细分任务。

王业强表示,《意见》将完整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载体‌,通过空间重构、治理创新与服务升级三维联动,推动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将“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列为主要任务之一,也体现了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城市治理战略转向,其深意在于以社区单元破解“大城市病”,构建“人城共生”的新型城镇化范式。

在王业强看来,这一政策设计将对完整社区建设产生系统性影响:一是城市更新从碎片更新到系统重构,如社区硬件升级、生态赋能、数字化改造;二是治理机制将实现多元协同模式突破,即政府、市场主体、居民职能的重构;三是在民生服务上实现基础保障与品质的提升,比如全龄友好社区和文化认同的重塑。

6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提出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原则,因地制宜实施完整社区建设。

王业强指出,当前我国完整社区建设在快速推进中仍面临‌治理机制僵化、资源适配失衡、资金持续性弱‌的三大核心短板。治理机制僵化主要表现为行政主导与自治失衡、居民参与虚化、跨部门协同低效;资源配置上主要表现为硬件缺口与需求错位,服务供给存在偏差,如适老化设施空缺、托育资源的短缺等;资金方面主要表现为来源单一和效率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偏低。

对此,王业强认为,应重点从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政府包办到多元共治,赋能居民自主权,打破部门壁垒,向存量要增量,破解空间困局;创新资金运营模式,如发行专项债、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公共服务REITs、空间使用付费等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闭环。

全国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也有相关部署,明确要构建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制定有关法规、政策、标准,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可持续运营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设计、建设、改造和运营,引导居民、规划师、设计师等参与社区建设。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