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号角吹响。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简称“会议”)研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政策支持、海洋科创、海洋产业、生态保护、全球治理等多个海洋经济关键词被提及。
其中,围绕海洋产业,会议强调,要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会议也提到,要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今年以来,海洋经济持续获得国家层面重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政策背后是一组颇为亮眼的数据——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已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在海洋经济这一潜力巨大的“蓝色市场”驱动下,我国沿海省份纷纷加快布局。记者梳理发现,浙江、海南、福建、广东等省份相继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海洋经济工作,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其中,广东省强调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点名”海洋牧场、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现代航运等多个产业。浙江省则明确,2025年要力争实现海洋经济领域项目投资2200亿元以上,其中包括力争推进强港重大项目120个、投资600亿元以上。
随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新信号,各地海洋经济有望再次提速。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发展海洋经济,产业是关键载体,这也是本次会议的关键词。其中,海洋新能源、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旅、港口航运等一二三产业均被“划重点”。
会议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从产业基础来看,《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438亿元,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885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37704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62849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6%、35.8%和59.6%。
整体来看,以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仍然在全国海洋产业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其中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6.9%,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比达到18.7%。同期,以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等为代表的多类第二产业增速领跑,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分别实现14.9%、14.7%的同比增速。
在全球范围内看,船舶工业都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9%、67.6%和64.3%。
谈及未来如何进一步打开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空间,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向记者表示,下一步中国船舶工业一定要转型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随着生产技术逐步成熟、人均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游艇经济和海洋牧场的发展,也有望为更多船舶企业带来新机遇。
记者发现,“占比大的”和“增速快的”海洋产业均成为此次会议的重点关注方向。其中,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业就凭借其极具潜力的增长空间被纳入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781亿元、同比增速为1.9%。
“尽管去年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业增速较低,但与上世纪新药推出频率比较,全球海洋生物医药已进入爆发期。”近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撰文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21种海洋药物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澳大利亚药品监管局(TGA)认证,其中18种于2001年—2023年间上市。
沿海省份加速布局
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日益凸显,我国沿海省份正加速战略布局。据记者观察,今年以来,包括浙江、海南、福建、广东在内的多个沿海省份陆续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重点部署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广东省委书记、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黄坤明在6月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具体包括,要耕海牧渔丰实粤海粮仓,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建好用好渔港平台,助推海洋渔业提质增效。要向新向强深耕海洋制造,突出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不断巩固拓展产业优势。要融合升级海洋服务,聚力发展海洋文旅,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持续优化拓展涉海服务保障,推动海洋服务业提升水平、提高效能。
近年颇受关注的海洋牧场就是广东探索海洋产业“三产联动”的一个缩影。
“海洋牧场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我们目前正在探索构建的,就是覆盖‘种苗繁育-渔业养殖-饲料动保-养殖装备-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交易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作为广东省港航集团成立的省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广东省海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海发公司”)董事长黄廉东向记者表示。
浙江省也在2025年初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力争全省海洋生产总值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实现海洋经济领域项目投资2200亿元以上,海洋渔业一产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
其中,港口航运业被浙江省重点关注。在重点任务方面,浙江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打造舟山世界级修造船基地,力争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4000万标箱,同时全力攻坚强港项目,力争推进强港重大项目120个、投资600亿元以上。
胡振宇认为,未来“四个海上”(海上粮仓、海上油田、海上矿山、海上药库)和“三深一极”(深潜、深钻、深网、极地)等项目推进、产业安排、资源深度利用及与AI技术融合将激发海洋产业的全面提升,特别是随着丰裕社会、长寿社会、消费社会的到来,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装备等的需求侧倾斜以及由2G、2B到2C的拓展转向将有力促进中国海洋经济迎来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