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超25%,这类ETF溢价风险需警惕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夏悦超2025-05-13 23:30

5月13日,A股市场三大股指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涨0.17%,深证成指跌0.13%,创业板指跌0.12%。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方面,标普消费ETF、标普500ETF均涨停,领跑全市场ETF。

不过,跨境ETF涨停的背后,依旧充满了高溢价的风险。Wind数据显示,标普消费ETF、标普500ETF的IOPV(参考单位净值)溢价率分别为25.03%和19.68%。

为了维护投资人利益,前述两只ETF的管理人均在当日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并采取了临时停牌措施。此外,德国ETF、纳指科技ETF等跨境ETF也在当日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

ETF再现高溢价

震荡市场下,跨境ETF又现高溢价。

5月13日,标普消费ETF和标普500ETF在A股开市后临时停盘至上午10时30分,原因是两只跨境ETF均存在较高溢价。

上述两只ETF的管理人景顺长城基金和国泰基金均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溢价风险,并指出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然而,上述两只跨境ETF复牌后放量拉升,临近收盘时涨停。Wind数据显示,标普消费ETF场内流通份额为4.04亿份,当日成交额达到30.15亿元;标普500ETF场内流通份额为3.47亿份,当日成交额达到36.49亿元。两只跨境ETF的成交额远大于其流通份额,最新IOPV溢价率分别为25.03%和19.68%,并且换手率均超过400%。

数据来源:Wind

此外,当日溢价率较高的还有沙特ETF、德国ETF、纳指科技ETF。

警惕非理性溢价

今年以来,一些投海外市场的跨境ETF常常成为资金短期炒作的对象,这些ETF的共同点是份额小,场内价格很容易被拉至涨停。

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年内已经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了类似的风险提示及停牌公告。

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跨境ETF出现高溢价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方面,交易时差和QDII额度限制,导致套利交易无法顺畅执行,使得跨境ETF不合理的溢价难以及时消除。另一方面,一些跨境ETF盘子较小,容易受到投机炒作资金的追捧,从而导致这类基金出现非理性溢价。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