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要下场了?可能与市场预期的有一些差距!
一位高级官员向TechCrunch证实,印度电信部当地时间周三批准Starlink(星链)开始在印度开展合规工作。Starlink现在必须提交文件证明其符合许可要求。
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需要获得印度空间监管机构印度国家空间促进和授权中心(IN-SPACe)的批准,才能提供基于卫星的通信服务。有分析认为,马斯克这是要下场印巴冲突。然而,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Starlink在印度的正式推出将需要六到九个月的时间。
马斯克的大消息
TechCrunch报道称,埃隆·马斯克的Starlink计划已获得印度政府的批准,为进入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打开了大门——三年多前,SpaceX曾试图在印度推出卫星宽带,但最终失败。
一位高级官员向TechCrunch证实,印度电信部周三批准Starlink开始在这个南亚国家开展合规工作。Starlink现在必须提交文件证明其符合许可要求。本周早些时候,新德里发布了针对全球卫星移动个人通信 (GMPCS) 运营商的规则(PDF),为包括Starlink、亚马逊的Kuiper等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安全指南。
其中一些规则将帮助印度政府审查内容、拦截流量,就像它对地面网络运营商所做的那样,并限制“来自地理围栏覆盖范围之外和/或通过印度境外的网关”的用户终端访问。卫星公司需要遵守这些规定才能在印度运营。
尽管如此,印度政府的最新举措无疑是对马斯克的欢迎,马斯克长期以来一直希望在印度推出Starlink,以扩大其用户群。印度人口超过14亿,这对于Starlink或任何其他以不同方式销售互联网连接的公司来说,都是一个诱人的市场。
大约两个月前,印度电信运营商Airtel和Reliance Jio宣布与SpaceX合作,在印度推出Starlink高速互联网服务。然而,Starlink的推出计划并非通过这些合作就能直接实施,因为Starlink需要获得独立的监管部门批准。
2022年,SpaceX因在未获得必要许可的情况下在印度推出Starlink服务而受到谴责。印度政府指责该公司在未获得必要许可的情况下“预订/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导致该公司不得不退还设备预订款。
然而,由于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密切,Starlink项目的环境如今发生了变化。据报道,Starlink项目还被用作对那些准备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国家施加压力的工具。
上个月,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其新德里办公室会见了Starlink项目的高管,其中包括其印度负责人帕尼尔·乌尔德瓦雷舍(Parnil Urdhwareshe)。两个月前,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与马斯克在美国举行了会晤。马斯克最近还宣布了今年访问印度的计划。此次访问或许是这位亿万富翁监督特斯拉印度业务进展的一个机会,因为除了Starlink项目的部署之外,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还将目光投向了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话虽如此,Starlink在印度卫星互联网领域可能面临国内外的竞争,因为与Airtel合作的OneWeb已经获得了IN-SPACe的批准,而Reliance Jio和SES的合资企业Jio SpaceFiber也同时获得了DoT和 IN-SPACe的批准。亚马逊的Kuiper也希望在准备就绪后获得批准并开始提供服务。
印度政府尚未公布将分配给卫星互联网公司的频谱细节。2023年末,政府出台了新的电信法案,允许通过收取特定费用来分配卫星服务的频谱。然而,具体的要求和收费标准尚未公布。截至目前,SpaceX没有回应外界置评请求。
引发“太空战”预期
国盛证券最新点评表示,印度向SpaceX颁发意向书,允许其在印度提供Starlink卫星通信服务。参考俄乌战争SpaceX带来的巨大效用,印巴冲突从空战延伸至太空战,新质方向值得关注。
不过,据外媒报道,SpaceX还需要获得印度空间监管机构印度国家空间促进和授权中心(IN-SPACe)的批准,才能提供基于卫星的通信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Starlink在印度的正式推出将需要六到九个月的时间。届时,印巴冲突是否还在持续,目前并不可知。
从市场的机会来看,国盛证券认为,两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卫星互联网赛道,涉及卫星载荷、卫星地面终端等产业链标的,这个无需展开;二是AI卫星,如SpaceX发展AI卫星技术,将颠覆传统高成本侦察卫星模式。
该券商指出,国内外AI卫星或迎来里程碑事件。美国方面,实时地理空间情报提供商BlackSky近期宣布其AI卫星使得情报决策进入“分钟级”时代,效率提高8倍。这将颠覆传统高成本侦察卫星模式,重新定义太空侦察。
中国“三体计算星座”启动,即将首次发星,打造千星规模天基智能计算中心,建立全球首个太空计算系统。目前,在轨卫星数据量巨大,传统“天数地算”受到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带宽、窗口限制等严重影响。以太阳观测卫星为例,每颗卫星每天产生500GB左右观测数据,但仅20GB数据可以传回地面。
军事、民用领域可以大幅提高卫星数据质量及应用潜力。以军为例,美国BlackSky从卫星拍摄到AI生成分析报告仅需90分钟极速响应,比传统流程快8倍。其已获得美军订单,为驻欧陆军提供每小时更新的俄乌边境装甲部队动态;民用领域可以实时处理对地观测数据,用于灾害预警和评估等。
“三体计算星座”今年启动元年,即将发星。其总体规划是将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与地面超过100个算力中心互联互通,建成后整个太空算力将达到1000P,构建未来空地一体化算力平台。
排版:王璐璐
校对:刘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