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个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约1.12万亿元 5月市场有望继续修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包晶晶2025-05-08 13:43

“房企不再唯销售金额论,在销售策略方面也开始‘一城一策’,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签约回款率,以优质项目修复毛利率。”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王琳在5月6日举行的中指市场形势及企业研究成果分享会上分析。

今年前4个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总额约11198.6亿元,同比下降10.2%,降幅较1~3月基本持平。4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6.9%,较3月单月降幅有所扩大。

但从5月首周市场情况来看,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等重点城市仍有多个优质项目入市,以中高端改善产品为主。加之央行降准降息“靴子落地”,多家机构均认为5月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修复。

房企不再唯规模论

“无论投资、营销还是产品,房企都选择了精准投资,效率为先,同时聚焦好房子,加速去化增量与存量。上市房企已鲜少提及具体销售目标,大多以近年平均水平为基准,说明房企不再唯销售金额论。”王琳说。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前4个月,保利发展累计销售额876亿元,领跑百强;绿城中国和华润置地累计销售额分别为710.2亿元和685亿元,排在第二和第三位;中建壹品、中国中铁、鸿荣源集团等累计销售额进入前20名。

1~4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前十

市场处于修复期,叠加房企不再唯规模论,多个阵营企业数量均发生变化。百亿元以上阵营企业2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第二阵营(50亿~100亿元)企业2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第三阵营(30亿~50亿元)企业2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第四阵营(30亿元以下)企业为22家,较去年同期增加9家。

其中,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542.3亿元,较上年下降9.9%;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37.3亿元,同比下降12.5%;TOP31~5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69.2亿元,同比下降2.5%;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32.9亿元,同比下降13.0%。

政策也为市场修复再添一把火。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5月7日通过书面向每经记者表示:“本次降准降息如期落地,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有望明显提振市场信心。居民住房商贷、公积金贷款利率均将下调,购房压力有望进一步减弱,对于促进购房需求释放将产生实质性利好。”

不仅如此,5月7日公布的“一揽子金融政策”也有望令房企融资成本继续回落,对于企业资金面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指出,近期将推出八项增量政策,其中针对房地产明确提出‘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具体举措包括‘房地产开发、个人住房、城市更新等贷款管理办法,指导金融机构继续保持房地产融资稳定,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预计未来更多配套政策将不断落地,针对企业端、个人端的贷款支持将不断加大。目前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了1600多万套住宅的建设和交付,预计未来项目融资‘白名单’政策将继续完善,促进资金实质性落位,改善企业资金面,在持续巩固房地产稳定态势上发挥更大作用。”陈文静表示。

民营房企重回拿地榜

自“好房子”概念提出以来,头部房企投资策略也迅速调整。

从中指研究院根据上市房企2024年年报的梳理来看,精准投资和强化产品力成为头部房企的共识。如中海地产提出“聚焦核心城市的同时关注机会型城市的机会”,绿城中国“着力投资精准,把握节奏,确保安全性,突出流动性”,招商蛇口提出“精挑细选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优质项目,精雕细琢打磨产品品质提升服务质量”,龙湖集团则“继续坚持在核心城市的投资布局”。

在此背景下,2025年1~4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3608亿元,同比增长26.6%,增幅较上月减少4个百分点;从新增货值来看,TOP10企业新增货值(全口径)总额4561.6亿元,占TOP100企业的43.5%,新增货值门槛为35亿元。

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及权益新增货值也同样值得关注:绿城中国、中海地产、滨江集团分别以权益拿地金额313亿元、273亿元和270亿元位列前三,绿城中国、滨江集团、中海地产则是权益新增货值的前三名,分别新增货值572亿元、430亿元、405亿元。

绿城中国、滨江集团、中海地产等房企的拿地成绩也得益于4月热点城市相继拍出高溢价地块。

据中指研究院,杭州4月住宅用地出让金合计达306亿元,连续两个月居全国首位,平均溢价率31.1%。4月1日出让的8宗地中有4宗溢价率超50%;4月22日,萧山区两宗地溢价率分别为59.4%、74.4%;4月28日,萧山区世纪城核心单元地块溢价率达58.8%,成交楼面价51611元/平方米,刷新区域地价纪录。

“在重点城市,央国企和地方国资仍然是拿地主力,但部分深耕区域的民营房企表现积极,例如滨江集团在杭州拿地金额保持第一,兴耀房地产在杭州进入前8名,大华集团在上海排名第6位,新希望在成都位列第7名,苏州、南京也有一些民营房企进入土拍市场,这是比较好的信号。”王琳说。

1~4月百强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和面积前十

王琳提醒:“企业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包括资源禀赋和市场经验,在熟悉的领域进行精耕细作。即便在上述核心城市核心区域,如果企业并非持续深耕,而是盲目去拿地甚至拿高价地,反而对自身发展不利。”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