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合光能(688599)举行业绩说明会,天弘基金、中加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纪凡等介绍经营情况并回答投资者提问。
天合光能表示,2024年,光伏行业面临“内卷外堵”的挑战,组件价格快速下降,组件月度出口金额均低于2023年同期,叠加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企业的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行业企业在2024年普遍出现亏损。
数据显示,2024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超70GW,今年一季度出货超15GW,一季度利润环比减亏,毛利率水平持续改善。公司介绍,2025年整体销售策略是为了在各主要市场都保持头部位置,但不刻意追求市占率绝对领先,公司希望在量和盈亏之间做好平衡,并在利润相对较好的市场如欧洲、澳洲等区域保持更大的市占率,计划全年实现70—75GW的出货目标。
关税毫无疑问是影响今年光伏行业的一大变量,天合光能表示,美国市场今年受美国政府关税影响,存在经营上的不确定性。“目前看双反税率普遍较高,对等关税也带来不确定性。公司会更紧密地追踪美国政策变化,灵活调整出货量。”
值得一提的是,天合光能在印尼的TOPCon电池组件工厂(目前年产能1GW)不受东南亚四国“双反”的影响,在近期新增“对等税率”中印尼的税率目前看也相对较低。公司称,尽管美国市场面临不确定性,但公司的印尼工厂具备确定性的相对竞争优势;同时,也将充分利用好在美国的本地制造合作伙伴的资源,力争利润最大化。
天合光能判断,今年全球市场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幅,新兴市场预计增速较快,中东非预计有30%以上增速,亚太预计有两位数增速,中国预计有正增速,美国主要受税率影响,还有待观望。
在业绩说明会上,天合光能也谈到了对光伏技术路线的最新判断,公司认为技术格局呈现一主两辅的局面,即TOPCon为主,BC和HJT技术为辅。据悉,天合TOPCon2.0将在今年6月投产,同时TOPCon3.0已经具备技术能力,后续将在市场需求合适的情况下投产。此外,天合TBC已经有较好的效率,HJT也已经具备产业化的能力。“各种晶体硅电池的效率差距在0.5%以内,要形成技术迭代必须要在2%以上,所以我们判断未来将是一主两辅的局面。”
此外,天合光能称,晶体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将是未来的主流,并进行了较多布局。今年公司将建设中试线,预计效率比当前晶体硅的电池效率要高4个百分点。同时,未来2—3年会与合作伙伴共建规模化的钙钛矿电池产业生态。
储能业务也被频频提及,数据显示,2024年,天合光能实现储能出货量4.3GWh,其中,第四季度出货量近1.8GWh,且海外出货占比持续提升(主要是欧洲区),持续减亏。公司规划2025年出货量和营收依旧要保持100%以上增长(即全年8—10GWh的出货目标),尤其在海外市场将聚焦大客户与光储融合客户,目前签单量已超5GWh,相比去年海外出货量将形成数倍增长。
天合光能表示,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公司在欧洲等高毛利海外地区出货量占比在不断提升,毛利率不断提升,未来在巩固欧洲市场的基础上,会加大美国市场的开拓,此外在拉美、亚太市场也会提高储能业务规模。
“海外储能市场未来长期看预计还会呈现高毛利水平。”天合光能表示,公司储能业务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三方面,一是海外比较认可自有电芯和直流舱、交流系统的产品模式,认为这种模式下产品质量和长期服务得到了保证;二是天合储能在海外形成了比较好的服务体系;三是海外客户的场景多样化,新场景如算力、矿区等场景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系统解决方案及数字能源服务业务方面,2024年,天合光能支架、分布式系统、集中式电站、新能源运维及发电业务均实现了正的利润增长。公司称,2025年,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与数字能源服务目标增幅不低于20%,未来系统解决方案、数字能源服务的营收和盈利要占到50%以上。
当前光伏行业压力较大,企业财务指标是否健康,关系到能否持续经营。天合光能表示,公司订单以现金流为本,2024年的经营性现金流80亿元,仍保持较好水平。今年一季度现金流也同比有较大的改善。长期负债的占比结构较好,今年也没有规模性的资本开支计划,预计会保持较好的现金流水平。
银行融资方面,天合光能介绍,大部分银行现阶段给公司的综合授信还是维持在去年年终的状态,没有调整,部分银行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基于年报、一季报的情况,公司也已经与各家银行做了充分沟通,对于经营结果有充分的预期。
此外,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天合光能进行了人员优化和减费控费,至今不到1年的时间,整体费用降幅已经接近30%。公司称,在储能、解决方案业务上会匹配一定的费用和资源。同时,通过数字化变革、管理变革来提升运营效率,例如财经体系的数字化率已经提升了40%。“我们在财经风险上做了全面的管理,包括负债率管控、资金管理,内部目标就是维持200亿元左右的资金规模来确保穿越周期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