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国内游市场人气火爆,入境游也井喷式增长。
以深圳为例,在去哪儿平台上,从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机票的情况来看,深圳上榜最受欢迎的十大入境游目的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边检、机场口岸入境旅客量均呈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数据是基于2024年的爆发式增长之上取得的。去年,随着我国区域性入境免签、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特别是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顺利施行,深圳入境游持续火热。深圳边检总站全年查验出入境人员超2.4亿人次,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以来,深圳机场口岸入境外国人数量持续攀升,超24.1万人次,同比增长54.4%。其中,免签入境人员占比56.5%,同比增长159.7%。
国际经验表明,退税政策不仅能为境外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还能促进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增长,实现“多赢”。
前不久,中国再度加码离境退税政策,继4月8日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后,再于4月27日起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并将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上调至2万元。
做大入境消费,在当前更有着深一层积极意义。当下,国际经济环境风云莫测,大力提振消费可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经济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为此,全力促消费成为今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一系列振兴消费的政策也陆续出台。
促消费,靠扩大内需,也可以请“外援”。打开国门,引入更多境外旅客来中国旅游,同时提供更便捷的购买服务,同样有利于中国消费做大做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接待外国旅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增长77.8%。
即便如此,据开源证券的统计,中国入境经济占GDP比重在主要经济体里面仍是最低的,长期在1%以内。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入境经济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1.0%、1.3%、2.8%。
20世纪90年代,日本因经济长期低迷、内需不足,重新开始关注入境游,并将“观光立国”确立为国家政策。叠加日元贬值,日本成功吸引到更多全球游客。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旅游竞争力报告,日本在全球旅游目的地中排名第三。
由此可见,做大入境消费大有可为。深圳是中国内地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发展入境消费具有独特优势。另外,深圳旅游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国际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入境游正逢发展“窗口”,抓住时机,不仅有利于深圳经济增长,还将促使深圳加速向世界级旅游城市“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