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中国电子第一街”:AI眼镜屈指可数,但不少AI耳机!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严翠2025-05-01 11:46

今年以来,AI(智能)眼镜爆火,引华为、苹果及一众上市公司抢滩。

不过,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探访素有“中国电子第一街”的深圳华强北发现,整个商业街区,鲜见AI眼镜在售,但有不少AI耳机在售。

AI眼镜屈指可数

记者现场看到,华强电子世界有一家店铺在售智能眼镜,但实际上几款在售产品均为AR眼镜,如Rokid旗下售价4999元的AR眼镜,商家在售卖标签上也标注为“AR眼镜”,并非目前爆火的主流AI眼镜、轻AR+AI眼镜或摄像眼镜等。

不过,商家告诉记者,现在在售的AR眼镜,实现AI功能并不难,用户只需手机下载厂家指定的APP,将手机APP与AR眼镜互联,便可实现翻译、听歌、导航等AI功能,AR眼镜也秒变AR+AI眼镜。

“但是AI眼镜想秒变AI+AR眼镜可不行,AR眼镜必须搭载专业显示屏幕,普通AI眼镜一般不搭载,因为成本较高。”这位商家说。

在华强北曼哈数码广场,记者也看到有一家在售AR眼镜的店铺,但也均为Rokid旗下AR眼镜,并未出现魅族或当前线上销售非常火热的一些AI眼镜。

根据过往情况,一般一款电子产品爆火后,华强北会很快出现众多与之类似但质量、价格、品牌参差不齐的“山寨品”,比如此前苹果AirPods爆火后,华强北便很快出现了非常多类似耳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爆火的AI眼镜在华强北却屈指可数,略显反常。

对此,多位商家告诉记者,AI眼镜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价格也比较高,售价高则购买者少,因此就比较少商家在售AI眼镜,“火主要在线上,都是大品牌产品”。

但面对记者“华强北何时会出现较多不同品牌的AI眼镜”的问题,有商家表示:“今年,目前很多厂家都在研发阶段,不过今年这类产品价格依然不会降低太多,千元以下不要指望。”

OPPO、创维数字等正在预研AI眼镜。创维数字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XR团队正在预研的AI智能眼镜,是一款由公司自研,集拍摄、音频(通话/听音乐)、蓝牙耳机、语音助手等于一体的AI眼镜,可实现运动与户外拍摄、语音线上通话与会议、智能搜索、实时翻译、个人智能助理、户外导航等功能。

“去年苹果Vision Pro推出后,这边有一家店也卖与苹果Vision Pro外形非常相似的头显,但价格仅为苹果的几分之一,苹果卖两三万元,这边产品只卖四五千、两三千元,但是产品仍不成熟,有的消费者戴上后会头晕,或者很多功能实现不了,比如所显示画面与用户所期望的差别太大等,所以后面就没卖了。”曼哈数码广场一位商家对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地探访过程中,记者碰到不少前来咨询AI眼镜的消费者,其中有的询问是否有具有提词器功能的AI眼镜,有的询问是否具有拍照、摄像功能的眼镜,展现出对AI眼镜较为浓厚的兴趣。

AI耳机销量暴增

有意思的是,尽管华强北鲜见AI眼镜,但整个华强北不同电子市场,售卖AI耳机的商家比比皆是,功能多集中于同声传译、翻译、语音转文字、会议纪要等,价格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区别在于可翻译的语言种类的多少、联网方式的多少、以及续航时间长短等。

在具体AI耳机的使用方法方面,多位商家告诉记者,需要用手机下载AI耳机厂商指定的APP,然后在手机上操控耳机。

有商家告诉记者,AI耳机已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生态圈,AI耳机厂家自身不需要研发APP等软件,只需要与软件生态伙伴达成合作,便可实现所生产耳机与APP的互联,从而令耳机变身AI耳机。

洛图科技最新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主流电商平台AI耳机销量达38.2万副,较2024年同期激增960.4%,销量规模已超2024年全年。

分价位段来看,0—1000元价格段成为销量增长核心引擎,一季度销量达19.9万副,同比暴涨16倍,占比突破52%。塞那、小度、声智科技三大品牌占据该区间80.5%份额,较2024年同期提升26.9个百分点。名创优品等品牌更以百元级泛AI耳机切入海外市场,借助TikTok等平台引爆社交传播,单月销量突破10万副。

另外,1000元—1500元价格段一季度销量15.9万副,同比涨幅超5倍,但受高端与入门产品挤压,占比下降至41.7%。华为、三星、小米凭借手机生态协同优势占据67.2%份额,其AI耳机可无缝调用手机翻译、会议记录等功能。1500元以上高端市场一季度销量2.4万副,占比6.2%,科大讯飞以71.5%份额领跑。

洛图科技预测,2025年中国AI耳机线上销量将突破152.7万副,同比增长超3倍,行业面临双重机遇:一方面,大模型技术成熟推动AI配置成本下降,千元内品牌数量激增至近80家;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与垂类品牌的生态博弈加剧,如何实现跨设备协同、提升AI助手智慧程度成为破局关键。

Canalys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AI耳机市场将维持两位数增长,年出货量有望突破1亿副,AI耳机正从“辅助工具”向“主动服务终端”转变,并将与智能手表、眼镜等设备协同构建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

一批上市公司已布局AI耳机

AI耳机巨大的市场前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玩家入局。

近日,realme发布了旗下首款翻译耳机真我Buds Air7 Pro,其接入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4.0 Ultra,支持中文与32种语言面对面翻译,以及同声传译功能,续航达48小时。

对于AI耳机赛道的看法,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我们确实看到不少AI耳机用户,而且AI耳机很多功能非常实用,公司已经具备生产AI耳机的软硬件基础,目前正考虑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与丰富产品功能。

“手机厂商既有手机又有耳机产品,因此入局做AI耳机优势非常明显,大家可以期待下手机厂商在这方面的动作。”李杰说。

除手机厂商外,A股不少上市公司也已入局这一赛道,但多数为原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

漫步者近日对投资者表示,今年3月起,公司新上市的耳机产品已开始搭载多国语言实时翻译等AI应用,未来其他AI相关功能将陆续上线。

“公司已完成AI眼镜与AI耳机的送样工作,具备规模化量产的技术储备和产线基础,当前产能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并将根据客户的订单指引科学安排生产计划,该业务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暂不构成重要影响。”国光电器相关负责人表示。

英思特近日对投资者表示,公司产品可应用于搭载人工智能、AI的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等相关终端产品,包括AI PC、AI手机、AI眼镜、AI耳机以及AI音箱。

此外,瑞声科技、共达电声、佳禾智能等上市公司均已在财报或调研纪要中提及,AI耳机正推动“声学结构、传感器集成、算法协同”的设计理念升级,对其声学模组、MEMS麦克风、AI降噪芯片等核心业务构成利好。

除AI耳机外,华强北还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翻译机,价格普遍在数百元至1000元以内,有的可实现离线本地化同声传译或面对面翻译,有的则必须联网,不同产品内存、续航、所能够翻译的语种数量都不同。

“翻译机广受外贸人士欢迎,很多需要与异国人士进行交流、洽谈,使用这个就非常方便,还有的经常出国旅游的人士也会选购这种产品。”有商家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翻译机领域,科大讯飞也属于头部企业。科大讯飞近日对投资者表示,公司机器翻译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讯飞翻译机解决了国际即时沟通的刚需和痛点,推出后深受用户喜爱,已在20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连续七年在京东、天猫双平台的“双11”等电商节获得翻译机品类销售额冠军。目前翻译机销量良好。

佰维存储近日也透露,该公司在翻译机领域与头部客户合作紧密,深天马A则表示,公司正积极进军翻译机等新型赛道。

责任编辑: 彭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