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团整合旗下电池业务背后:把汽车安全上升到价值观层面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韩忠楠2025-04-30 17:42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将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同时,吉利还宣布将向全行业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为消费者与行业带来从整车电池安全设计到技术验证的系统性方案。全球最大的单体安全试验室——吉利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今年也即将落成使用,落成后即向全行业开放。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期间,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了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他向记者详细阐述了吉利控股集团整合电池业务背后的逻辑,即要把汽车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把安全做好,是要有价值观的企业才能做好。很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这就是价值观、底线的问题。吉利一定要‘做得比说得好’。”淦家阅表示,要想做到在汽车安全方面的“知行合一”,首先要定下价值观标准。

回顾吉利汽车的造车历程,淦家阅透露,曾经出现过很多两难的局面,企业既要以成本为中心,也要考虑到产品的安全性。但每次出现这样的两难局面时,吉利内部的要求一定是以汽车安全为第一优先级,从执行到考核都要落实到位。

此次吉利发布的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其实也是基于对整车安全的重视做出的决策。以神盾金砖短刀电池为例,它的长度比长刀电池短40%左右,厚度是18.2mm,这样的结构设计,意味着电池的稳定性要更突出。

淦家阅表示,吉利之所以明确走“短刀”路线,就是要坚持把动力电池的“最优解”找出来。同时,吉利宣布将向全行业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核心目的也是保障车辆的安全。

“吉利今天开放的不是一个专利,而是一组专利。第一个是电池包底板的防护专利,通过复合材料与高强钢板夹层设计,既降低了重量,又提高了电池底部耐腐蚀和抗冲击性能;第二个是电池包防撞梁专利,我们把电池防撞梁与副车架集成设计,低于电池包,能极大缓冲正向刮底时的冲击能量,保护电池底部安全。第三个是底部碰撞试验装置专利,这套装置可以进行负坎冲击测试,可以在特殊场景下规避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淦家阅认为,开放这些专利,核心目的是让所有用户都拥有安全的用车体验。

谈及目前业界最为关注的智驾安全问题,淦家阅表示,吉利一直强调安全是第一优先级,最关键的就是智能辅助驾驶如何更安全。“不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就是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淦家阅认为,一个创新的科技或者产品,不要在市场里做试验。近期国家强化了对智能辅助驾驶的监管,长期来看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智驾行业的行稳致远。

“现在的‘智能驾驶’很多在偷换概念,应该叫智能辅助驾驶。在车上睡觉这种噱头,不能有。我们的博越L,在三四年前就搭载了高速/高架NOA,但我们不能夸大宣传。关乎安全的问题,我们必须实打实,必须说真话。”淦家阅认为,汽车行业就像一场马拉松,企业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责任编辑: 潘玉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