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深交所·创享荟”举办“知量无穷、知时无止——量子科技产业化与资本赋能新机遇”专题交流活动,来自政府部门、量子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市场服务机构等代表2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资本市场助力量子技术领域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壮大。
作为极具潜力的未来产业,量子科技有望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近年来受到各国高度重视。与会代表指出,我国量子科技经过多轮技术沉淀,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我国量子科技技术进程仍处于襁褓期,推进产业化过程中面临下游应用方缺乏积极性,部分设备遭遇海外国家出口限制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势在必行,资本市场在支持产业发展中作用明显。
科研迈向应用 量子科技热度持续升温
过去一年,全球量子科技相关企业数量以及融资金额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截至2024年末,全球量子科技相关的重点企业合计超600家,融资超百亿美元。
从科研进展看,量子科技领域尚处于襁褓期,其距离应用层面的突破却并不遥远。蓝驰创投投资人孙登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不同于其他技术,量子科技领域呈现出科技研究、工程实施与应用探索一体化推进的特点。实际上,作为量子科技基础的量子力学理论已经在过去百年间持续稳定发展,使得当前量子科技在一些工程中应用成为了可能。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运营官(COO)马寅持类似观点,他将目前量子科技领域的科研进展总结为“多轮沉淀之后的厚积薄发”。马寅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此前量子科技行业以科研为主,但近期行业将有一些差异化的应用落地。
作为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我国在近年来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向均取得重大突破。今年3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研制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正式对外发布,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
“总体来说,中国的量子科技行业在技术水平、技术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海外发达国家尚未建立起对我国的优势。但我国有关量子科技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占比较少。”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贻荣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中国量子科技领域的资金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但未来推动量子科技产业化的资金投入一定会远远超过科研投入。
资本市场提供机遇 融资环境持续改善
作为一个未来产业,量子科技产业有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是一项需要产业链各环节进行通力合作的系统性工程。随着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我国在推进量子科技产业化过程中将面临更多挑战。
目前,美欧日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已将发展量子科技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采取多种措施强化量子科技政策布局、资金支持。有与会代表指出,各国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只有率先实现产业化的国家,才有望在未来量子科技领域形成主导。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量子计算相关企业数量自2015年以来逐年增长。“企业和资方达成合作或者互相赏识的机会变多了。”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COO)杨林指出,当前科技企业获得资本长期支持的内外部环境正持续改善。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更加对硬科技企业的关注度持续提高。另一方面,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助推更多资本关注科技赛道。
自2009年设立以来,创业板始终秉持“优创新,高成长”的发展理念,有力支持众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多位与会代表指出,近年来量子科技产业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与交易所规则的不断优化、引导更多资本支持科创企业有关。“创业板为量子科技相关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渠道,帮助优质企业成长壮大。”金贻荣说。
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量子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资本市场为其提供崭新的发展机遇。深交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深交所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继续做好资本市场服务,发挥股权融资、科创债、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工具作用,通过“培育通”“科融通”“成长通”及科交中心等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平台,助力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校对: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