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险企一季报亮相!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邓雄鹰2025-04-26 19:18

4月25日晚,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率先披露了险企一季报。

数据显示,从保险服务收入来看,两家险企均实现同比增长,寿险新业务价值保持双位数增长,产险综合成本率均同比优化,承保继续保持盈利。同时受短期因素影响,两家公司净利润表现均有所下滑。

保险服务收入增长,短期因素拖累净利润

从保险服务收入来看,两家险企均同比增长。其中,中国平安一季度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376.71亿元,同比增长0.6%;中国太保一季度实现保险服务收入695.5亿元,同比增长3.9%。

从营收和净利润表现来看,两家公司均有所下滑:

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2328.01亿元,同比下降5.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16亿元,同比下降2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7.5%。

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937.17亿元,同比下降1.8%;归母净利润96.27亿元,同比下降18.1%。

部分短期因素对净利润带来拖累。国信证券研报分析平安一季报认为,公司归母净利润受一季度债券市场波动及平安好医生并表影响,同比下降26.4%。受此前平安好医生出表估值较高等因素影响,此次并表产生34亿元减值影响,预计为一次性影响因素,公司基本面业绩表现稳健。

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对险企利润影响较大,该科目受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等市值波动影响。例如,中国平安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18.02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344.87亿元,两者差额达到562.89亿元;中国太保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6.55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151.04亿元,两者差额134.49亿元。这些变化均对险企净利润表现带来直接影响。

从营运利润来看,2025年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

“营运利润”指标以财务报表净利润为基础,剔除了短期波动性较大的损益表项目和管理层认为不属于日常营运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项目及其他。由于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大部分业务为长期业务,营运利润被认为能更好地评估及比较经营业绩表现及趋势。

中金公司研报分析认为,新准则后建议关注营运利润和净资产增速。新准则后,债券资产更多比例以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保险负债也以公允价值计量,但负债因利率变化的公允价值变动更多在其他综合收益而非净利润,而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相较负债更多归类为净利润,这导致净利润反而在利率上行时变差,利率下行时变好,与寿险业务实质相违背。利率回升对于寿险公司价值无疑是积极的,建议新准则后参考营运利润和净资产增速评价寿险公司价值。

寿险新业务价值双位数增长,银保渠道贡献提升

寿险业务方面,上市险企继续推动个险渠道转型和多元渠道策略,同时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效果显现。

一季度,平安寿险持续深化“4渠道+3产品”战略,全面加强渠道建设,提升业务质量。一季报显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新业务价值率达成32.0%,同比增长10.4个百分点。多渠道发展效果显著,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8%,社区金融服务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1.3%。

太保寿险持续推动长航二期“北极星计划”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将长航转型向纵深推进。一季度,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1184.22亿元,同比增长11.8%;新业务价值57.78亿元,同比增长11.3%,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9.0%;保险服务收入209.80亿元,同比增长0.6%。太保寿险积极探索渠道融合模式,一季度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257.22亿元,同比增长107.8%,其中新保期缴规模保费45.11亿元,同比增长86.1%。

新保业务仍一定程度承压。平安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方面,用来计算新业务价值的首年保费一季度同比下降19.5%。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保业务规模保费同比下降15.2%,不过银保渠道和团政渠道新保业务规模保费分别同比增长130.7%和7.8%。

从保费结构来看,分红险占比提升。例如,太保寿险一季度新保规模保费中,分红险新保规模保费占比18.2%,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从营销员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33.8万,较2024年末有所下降;太保寿险保险营销员18.8万人,与上年末保持稳定。

国泰海通非银刘欣琦团队此前分析,预计2025年一季度上市险企个险新业务增长整体承压,主要由于前期客需消耗过多、产品策略转向分红险而短期客户接受程度不及预期以及强化费用管控导致,预计银保等多元化渠道成为NBV(新业务价值)增长重要贡献。

产险综合成本率优化,承保继续盈利

从产险业务来看,上市险企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综合成本率均同比优化,承保继续保持盈利。

一季度,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51.38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37.35亿元,同比增长3.7%;非机动车辆保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314.03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保险服务收入811.53亿元,同比增长0.7%;整体综合成本率96.6%,同比优化3.0个百分点;净利润32.51亿元,同比下降16.5%。

一季度,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31.08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68.33亿元,同比增长1.3%;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62.75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保险服务收入477.41亿元,同比增长4.8%。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7.4%,同比优化0.6个百分点。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太保产险COR(综合成本率)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车险进一步强化费用精细管理水平同时不断完善新能源车经营模式,以及今年一季度大灾较少利好财险公司降低赔付。

国泰海通非银刘欣琦团队此前分析,预计上市险企财险保费缓慢增长,其中车险保费主要受承保车辆增长驱动,车均保费有所企稳;经济复苏预期下非车业务需求仍然旺盛。得益于外部巨灾赔付影响减少以及内部降赔控费初步显效,预计头部财险公司COR显著改善。

投资资产继续增长,净投资收益率保持稳定

从投资业绩来看,上市险企均实现投资资产稳健增长。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环境下,两家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均同比持平。

截至3月31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一季度,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0.9%,同比持平。

截至一季度末,中国太保投资资产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一季度,公司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未年化)为0.8%,同比持平;总投资收益率(未年化)为1.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谈及一季度投资策略,中国太保表示,公司坚守战略资产配置定力,有纪律且灵活调整战术资产配置策略,积极配置长期固收资产,延展资产久期,强化权益主动管理,持续做好低估值、高股息、长期盈利前景好的权益类投资品种配置,取得了稳健的业绩。

中国平安表示,公司积极应对利率下行风险,主动逢高配置利率债,保持资产负债的良好匹配;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加大价值型和科技成长型权益投资的配置,以追求长期超越市场的稳健投资收益;积极增加优质另类资产布局,积极投入实体经济,多元化拓展资产来源和收益来源。

展望未来,中国平安在一季报中表示,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国内需求不断扩大,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公司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深耕金融主业,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我们坚信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公司将扎实推动稳健经营,提升股东回报。

责编:王璐璐排版:刘珺宇

校对:冉燕青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