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800亿元!债基一季度规模下降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军2025-04-25 22:45

受今年一季度债市剧烈波动影响,债券型基金(简称“债基”)规模显著收缩。

Wind数据显示,包括债券型ETF基金在内,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债券型基金的规模约为10.07万亿元,相比2024年末减少了近4820亿元,其中,纯债基金成为规模缩水“重灾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以及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均出现明显缩水。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债基缩水,或受一季度债券市场行情影响。中长期债基份额下降最多,其次是短期纯债基,而含有权益类资产的混合债基份额则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张。

债基规模缩水

今年一季度,债市市场在年初快速冲高后,2月和3月持续呈现下跌走势。其中,30年期国债期货自2月7日至3月18日累计下跌超6%。

债券市场大幅波动下,债券型基金出现明显缩水。Wind数据显示,包括债券型ETF基金在内,今年一季度期间,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减少了4819.05亿元,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规模减少了3496.81亿元,短期纯债型基金规模减少了1768.78亿元,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规模减少了1139.75亿元。纯债基金规模减少,而混合债券型基金以及可转换债券型基金等规模却呈现增长态势。

记者梳理发现,纯债基金规模缩水,除了受债券市场影响外,基民赎回行为是主要原因。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债券型基金的份额合计为9.03万亿份,与去年末相比,减少了4379.80亿份。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的份额减少了2786.38亿份,短期纯债型基金的份额减少了1580.26亿份,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的份额减少了1139.75亿份。

在今年一季度债券市场的波动过程中,纯债基金的渠道优势反而使其加速净赎回。据中金公司研究,在债市波动时,机构整体的顺周期较强。尤其在2月10日—3月11日这一段调整中,一部分纯债基金被强赎止损。

中金公司表示,纯债基金整体杠杆进一步压缩,对于资产的流动性要求更高。由于今年一季度资金利率普遍较高,部分策略因此处于负Carry状态,纯债基整体杠杆水平连续两个季度压缩。而具体持仓层面,国债保持高位,短久期信用债中票持仓进一步抬高,存单性价比趋弱下占比压缩。而久期层面,整体久期在压缩,但是分歧度在提高。

今年年初,部分资金在年末抢跑行情下快速入场,并进一步拉抬债券市场平均久期,但在后续中国人民银行主动引导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后,短端带动长端出现调整,直至2月部分大行负债端压力陡增,被迫卖出老券平滑业绩并进一步放大市场波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赎回压力。

据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今年一季度,基金平均久期出现了阶段性的先升后降,而负Carry环境同时带动市场杠杆率出现了大幅压缩。

债市保持震荡走势

在经历了2月初至3月的大幅回调后,债券市场随后有所反弹,但随后持续保持小幅震荡走势。

对于近期的债市表现,华西宏观固收团队认为,宽松的资金面叠加不时发酵的降准降息预期,关税拉锯之下的谈判慢变量与经济影响快变量,可能随着时间推移,使得债市收益率易下难上。加码政策属于外生冲击,在政策没有落地之前,可以留有一定久期空间,以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维持二季度大级别行情正在酝酿的观点。

华西宏观固收团队进一步指出,择机降准降息的预期,对于债市多头相对有利。因为降准降息真的落地,往往属于利多出尽,债市容易陷入短期调整之中。而不断择机,落地时间推后,债市下行行情反而持续的时间更长。

国投瑞银基金研究指出,一季度,我国经济主要受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加力扩围、关税政策下的出口前置,以及基建投资提速、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及因素的影响,总体平稳发展向好、稳中有进。二季度,由于面临关税等外部因素的扰动,短期内对美出口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也会造成外需整体放缓。在这种背景下,财政、货币等政策可能在二季度加快落地,政策将进入加力期,以支持内需对冲外需放缓。

国投瑞银基金认为,虽然债市当前利率绝对水平偏低,短期继续下行空间有限,但降准降息在二季度兑现的概率增加,债市整体风险可能有限。

校对:王蔚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