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正值我国春耕关键时期,钾肥价格快速上行。亚钾国际(000893.SZ)进一步加大回国保供力度,第一季度销量52.83万吨(同比提升77%),回国量42.6万吨,占比高达81%,保供力度创新高。2024年公司钾肥销量174.14万吨,其中134.66万吨钾肥反哺国内销售,约占总销量的77%,为我国钾肥保供稳价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因关税贸易摩擦全球农业供应链重构,钾肥市场也受到显著冲击,还伴随着白俄罗斯、俄罗斯减产的困境,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亚钾国际作为中资企业海外钾盐开发的典范,不断扩产放量并加大回国保供力度,筑牢我国粮食安全防线。
贸易摩擦倒逼粮食安全战略再升级,自主供给能力成破局核心
近期全球关税战导致贸易局势持续紧张,对农业领域造成多维冲击。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消费国,我国粮食进口的结构性矛盾在此轮贸易摩擦中更加突出,因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近期我国对美反制加征125%关税,进一步推动农业安全战略升级。其中,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的大豆,由于对外依存度超80%,其产业安全备受关注。
我国大豆曾长期高度依赖美国进口,2017年对美进口依赖度达34%。为破解这一困局,我国自2018年起就积极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重点开拓巴西等南美市场。2024年,我国大豆进口巴西占比超70%,较2018年增长87%,显著降低了单一进口依赖。
然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在于长期提升国内的自主供给能力。近年来,我国政策聚焦于提高大豆自给率,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国产大豆产量连续三年超过200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7.9%。农业农村部预计,随着单产提升、生物育种加速推广,到2030年我国大豆年产量有望突破2500万吨。
当美加关税战遇上减产,全球钾肥市场不确定性加剧
贸易摩擦的影响不仅限于农产品领域,对上游化肥行业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化肥是促进农作物提质增量的核心因素之一,现阶段快速提高大豆产量的最重要路径为增加化肥尤其是钾肥的施用。钾是促成油脂合成不可或缺的因素,大豆对钾的需求量为氮肥的0.55倍、磷肥的2.22倍,钾肥的稳定供应同样也是全球粮食贸易关注的核心。
近期,美国对加拿大钾肥加征关税的举措,加剧了全球钾肥市场的不确定性。加拿大是全球最大钾肥出口国,全球出口占比约41%。美国是加拿大最大钾肥进口国,进口的约87%的钾肥来自加拿大。加钾巨头美盛在2024年年报中指出,如果按照最初提议实施,关税将显著扰乱全球钾肥的贸易流动和物流。预计关税将对价格施加上行压力,美国农民将承担成本增加的负担。另外一家钾肥巨头Nutrien亦提及,美国提议对加拿大进口产品征收关税,这无疑会增加美国农民的生产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关税争端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贸易合作将面临更多挑战。区域性政策调整极易引发价格连锁反应。此外,白俄罗斯、俄罗斯的减产更加剧了全球钾肥供应的不确定性,影响全球粮食安全体系保障。目前,钾肥需求大国巴西市场已显现显著传导效应:2025年Q1巴西氯化钾进口量同比增6%至260万吨,创历史新高,2024年进口量已达1400万吨峰值。需求强劲源于钾肥涨价预期,其现货价从2024年初320美元/吨涨至2025年4月410美元/吨,涨幅达28%。
亚钾国际500万吨产能释放为我国钾肥保供构建安全屏障
对于我国而言,钾肥市场亦面临挑战。我国钾肥长期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常年在50%以上,2024年更是攀升至70%左右,全年累计进口钾肥量为1263.25万吨,同比增长9.14%。在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以亚钾国际为代表的老挝钾肥的保供价值愈发凸显:老挝氯化钾进口量从2020年的12.8万吨快速跃升至2024年的207.2万吨,国别占比也从1.46%提升至16.4%,稳居我国第四大钾肥进口来源国。
亚钾国际作为中资企业海外钾盐开发的典范,近些年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扩大产能规模等,有效保障了国内钾肥的稳定供应,为我国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基础。公司目前已建成300万吨/年氯化钾选厂产能装置,随着第二个百万吨、第三个百万吨钾肥项目的顺利推进,新产能将逐步释放,有望实现500万吨产能目标。
展望未来,在全球钾肥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通过“海外基地+国内市场”联动模式,我国正逐步减少对传统进口渠道的依赖,形成可调控的供给缓冲。亚钾国际在老挝的布局也进一步巩固了老挝作为我国重要钾肥进口来源地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可以通过建立钾肥动态储备机制,补充海外像亚钾国际一样的“钾肥产能”动态储备,避免仅依赖单一的“钾肥储量”的静态储备,保障我国钾肥货源长期稳定供应。(CIS)
校对:杨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