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泥行业在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强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反内卷’进程取得阶段性成效。”数字水泥网发布的最新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水泥行业需求端下滑幅度减缓,价格同比明显回升,叠加煤炭成本下降带动成本下移,预计一季度行业利润将达到15亿—20亿元,同比扭亏。
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向记者表示,从下游需求分析,基建领域专项债提前发力支撑资金需求,持续推动基建投资对水泥需求的拉动,但地产新开工继续大幅下降,对水泥需求拖累仍在,总的来看,一季度水泥需求虽仍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3.31亿吨,同比下降1.4%。降幅较1—2月收窄4.3个百分点,较去年一季度大幅收窄10.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国单月水泥产量1.58亿吨,同比增长2.5%。从区域看,全国北部区域水泥产量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南部区域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水泥行业企业通过精准调控,全国大部分地区2025年一季度错峰生产计划天数同比增加5%—10%,企业已经通过包括错峰生产在内的动态调节生产,减少供应量,有效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市场稳定,表明行业企业已逐步适应弱势局面,企业对于利润改善形成共识。此外,一季度全国水泥库存处于合理区间,库容比为58%,比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
价格方面,今年一季度,国内水泥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先抑后扬”的特征。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为397元/吨,高于去年同期34元/吨,涨幅为9.3%,行业整体运行质量显著提升。
陈柏林认为,一季度全国水泥市场竞争环境改善有三大支撑因素,一是需求端下滑幅度减缓,超预期,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销量同比跌幅在2%以内,优于去年同期;二是供给端精准调控;三是行业共识强化,在“反内卷”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水泥企业形成“保利润”共识,恶性竞争明显减少。
从月度走势看,1月,全国水泥市场价格延续上年四季度行情,在高位盘整,成交价为404元/吨,高于去年同期32元/吨;2月,尽管受淡季因素影响,价格出现回落,但由于企业积极开展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措施,价格环比仅小幅回落10元/吨,高于去年同期33元/吨;3月,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缓慢恢复,叠加库存持续保持在相对低位水平,企业为了改善盈利,不断推涨价格,使得全国水泥价格得到了快速修复上调,市场成交价涨至395元/吨,高于去年同期37元/吨。
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水泥价格仍居全国首位,达到486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19元/吨,涨幅为33%。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且价格涨幅略超预期。中南地区水泥价格走势与华东地区保持同步,呈现出“先跌后涨”特征。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水泥价格处于全国末端水平。
其中,部分区域的情况值得关注,一是东北地区的行业自律和错峰生产虽为短期改善行业盈利的有效手段,但其稳定性欠佳,市场波动呈现“分合往复”的特征;二是京津冀地区历来是水泥价格“推涨”的困难区域,从一季度表现看,该区域价格从推涨到执行情况较往年略有改善,但后续走势仍需要持续观察;三是鉴于西北地区企业错峰生产执行情况良好,3月底甘肃、宁夏地区水泥企业陆续推涨价格,二季度价格或将稳中向好。
分省数据显示,在31个省份中,一季度水泥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仅有6个,分别为山西、广东、甘肃、青海、西藏和宁夏。同期,有25个省份水泥价格呈现同比上涨,涨幅超过10%的省份达14个,占比超过半数。黑龙江和辽宁省同比涨幅最为显著,均超过30%;安徽、山东、湖南、四川的涨幅亦较为明显,约在15%左右。
陈柏林向记者表示,在“稳增长”政策基调下,二季度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取向,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提效。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等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持续回升,为水泥需求提供坚实支撑,国内水泥市场需求环比、同比均将继续回升。
“鉴于一季度末全国水泥价格已普遍上调,二季度价格继续大幅攀升的空间有限,整体或将维持平稳震荡调整走势。”陈柏林判断,各地水泥企业需要严格执行错峰生产政策,但部分地区仍可能出现价格波动的情况,如能严格落实日和年熟料产能双控政策,区域价格存在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总的来看,在成本下降和价格回升的驱动下,预计上半年水泥行业效益保持同比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