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市中心的独立纪念碑前,中柬两国国旗迎风飘扬。
记者白元琪摄
由中国企业建设的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外景。
绍库特摄(新华社发)
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村民庆祝柬埔寨传统新年。
记者白元琪摄
在柬埔寨磅湛省地泽香蕉园,蕉农正给香蕉果实套袋。
记者赵益普摄
第三批中国援柬埔寨中医医疗队队长陈虹林为柬埔寨患者义诊。
李慧英摄
在柬埔寨干丹省一处罗氏沼虾育苗场,上海海洋大学柬埔寨稻渔项目组成员指导当地工作人员进行苗种培育。
陈雷雷摄
在柬埔寨磅士卑省拍摄的金港高速公路。
新华社发
4月17日,在赴金边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作为亚洲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柬两国要顺应历史潮流,回应人民期盼,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做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这是习近平主席时隔9年再次访问柬埔寨。近年来,中柬战略互信更加深入,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利益。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五角战略”高质量对接下,一系列惠民工程落地生根,为柬埔寨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柬埔寨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让更多柬埔寨人走近中医、了解中医、受益于中医”
“派赴柬埔寨的中医医疗队让失聪女孩喊出人生第一句‘妈妈’,让长期靠轮椅出行的患者重新站立起来。”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的中医医疗队,长期在中国援建的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综合性医疗大楼内坐诊。
第三批中国援柬埔寨中医医疗队队长陈虹林表示,中药、银针架起的不仅是生命之桥,更是中柬民心相通的纽带。“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饱含对援外医疗工作者的深切关怀,谆谆嘱托让我们倍感使命光荣。”
2023年9月,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就任后选择中国作为第一个进行双边访问的国家。访问期间,中柬双方在北京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联合公报》提出,深化中医药及传统医学等卫生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中柬中医药中心建设,中方将长期向柬派遣中国医疗队(中医)。2023年10月,中国援柬中医医疗队推动建设的中柬中医药中心在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揭牌成立。
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市中心。上午8点半,晨光透过洁净的玻璃窗洒入门诊大厅,驻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中医科的中国医疗队正准备接诊。陈虹林说,中医科一直由中国医疗队坐诊运营,“开诊以来,我们为大量柬埔寨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系统化的中医诊疗服务,复诊率超过65%。”
早早前来复诊的患者棱萨阮今年60多岁,长期受眼神经疾病困扰,在多次尝试西医治疗无果后,选择来中医科找中国医疗队求助。在详细了解病情后,医疗队为他制定了针灸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案。目前,棱萨阮的病情已明显缓解。“是你们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他对中国医生说。
诊室里,还有不少柬方医护人员随诊,向中国医疗队学习中医诊疗技法。陈虹林说,中医科成立后,越来越多其他科室的医生前来学习实践,并将相关理论和疗法应用于临床。过去几年,中国医疗队还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活动、开展培训项目、构建远程会诊联动机制等举措,努力为柬埔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吴哥是中国医疗队培养的“本地中医人”代表之一。他在中国留学期间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主动申请转入中医科工作。“我以前只见识过中医的‘神奇’,跟着中国医疗队系统学习之后,充分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吴哥表示,在中国医疗队的帮助下,他的中医理疗水平大幅提升。
中国医疗队门诊量高居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各科室榜首,中医药特色疗法和疗效得到柬埔寨患者广泛认可。除日常门诊外,中国医疗队还定期组织义诊、健康咨询、中医药文化宣传等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柬埔寨人走近中医、了解中医、受益于中医。”陈虹林说。
“感谢中国提供先进设备,也感谢中国专家耐心指导”
“乘中柬自由贸易协定东风,香蕉、芒果、龙眼等柬埔寨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如今,柬埔寨的香蕉种植产业,也用上了中国技术。
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楼内,香蕉组培苗中心实验室整洁明亮,操作员正在超净工作台上专注地为香蕉幼苗进行组织接种。“我们的种苗不仅生长稳定,还能有效减少黄叶病等土传病害,显著提高了当地香蕉的产量和品质。”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香蕉组培苗中心技术总监丁春方说。
2017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厅与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三方签订协议,由中方援助柬方建立并运营香蕉组培苗中心。2018年10月,组培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为柬埔寨香蕉种植企业提供了约300万株优质组培苗和10万株生姜组培苗。
2019年5月,柬埔寨香蕉首次出口中国,拉开了柬新鲜水果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吉洪表示,香蕉获准对华出口后,组培苗中心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不仅为企业提供组培苗,还培养了大量香蕉种植人才。
布斯金恒是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生,早在大学本科期间就加入组培苗中心。“起初,我的幼苗接种成功率不高,但在中国老师的指导下,我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最终能够熟练操作。”她回忆说。如今,布斯金恒已成长为组培苗中心项目骨干,负责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与汇总。“学生现在不再需要排长队等候使用仪器,每个人都能上手参与实验,掌握重要农业技术。感谢中国提供先进设备,也感谢中国专家耐心指导。”她说。
“村民学到了先进的耕作技术,收入增加了不少”
“这些年来,中国在柬埔寨铺设‘友谊路’,挖掘‘幸福泉’,打造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的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就是位于柬埔寨茶胶省巴提县的达弄村。
从金边驱车向南行驶50多公里便来到达弄村。尽管刚下过一场大雨,但村里的水泥路并无积水。雨水顺着排水渠流走,滋润着道路两旁的农田。
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项目于2021年1月底正式启动。在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帮助下,达弄村建设了乡村道路,村民喝上了清洁饮用水,居住环境显著改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去年5月,村里还建成了村民活动中心。
记者到达弄村采访时,正赶上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在活动中心庆祝柬埔寨传统新年。“我们经常在这里庆祝节日、举办会议、参与培训。”达弄村村长邦介绍,活动中心定期举办农作物种植培训,“村民学到了先进的耕作技术,收入增加了不少。”
“以前这里交通闭塞。现在路修好了,村民还可以去周边的工厂上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驻柬办事处主任刘战国说。茶胶省副省长黎萨维介绍,达弄村所在的茶胶省曾是柬埔寨的“交通洼地”。近年来,中柬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金港高速等重点交通工程建成,让茶胶省一跃成为“交通枢纽”,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建厂。“目前全省已有760多家工厂,其中六成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已带动数万人就业。”黎萨维说。
目前,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已经逐步展开。为帮助缓解当地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项目在达弄村原有校舍基础上援建了一幢两层教学楼,惠及周边多个村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我们家长更安心了。”村民吉告诉记者。
达弄村村民活动中心门前,去年栽种的友谊树长势喜人。柬埔寨谚语说:信任如树。中柬两国以高度互信为根,以铁杆情谊为枝,共享机遇、共谋合作、共促发展,携手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