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充电桩成“流量担当” 企业加速“出海”
来源:深圳商报作者:肖晗2025-04-16 08:13
(原标题:重卡充电桩成“流量担当”)

“光储充一体化”“电找车”“重卡专用”等热词频现。4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一届深圳国际充电设施与储能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行。记者在展会上观察到,充储企业出海持续加速,而随着国内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充电桩市场也迎来新机遇。

350余家充电企业齐聚

作为国内首个充电设施产业链主题专业展览会,该展会吸引全国350余家充电设施企业齐聚深圳,全面展示行业发展最新成果,并同期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大会。

直流一体式充电机、移动式充电机、智能柔性充电堆……在新亚东方电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多款新能源车充电产品同时亮相,公司可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充电桩建设投资商、房地产开发商、光伏发电和储能营运商提供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从山东远道而来的观众张立德从事充电场站运营相关工作,他对新亚东方展出的充电储能产品颇感兴趣。“光储充一体化是发展趋势,我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行业的新技术,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产品或者更新的解决方案,匹配合适的场地投资。”

易特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AI储能充电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展者前来了解和咨询。该机器人基于L4级自动驾驶,应用于园区、景区户外停车场、商业写字楼等场景,通过手机小程序“一键召唤”,可实现从“车找电”到“电找车”。公司透露,目前还正在开发兆瓦时(MWH)级的闪充AI储能充电机器人,可实现5分钟极速补电、续航400公里,预计年内就能落地。

据主办方统计,展会开展首日吸引了超过10000名专业观众前来参观。来自全国各地的光储企业、充电运营商、新能源车企、能源投建公司、市政建设单位、电力部门、物业地产、物流配送、公共交通等领域人士,纷纷以组团形式参会,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展现出行业发展蓬勃生机。

充电桩企业加速“出海”

3万平方米的展区范围内,“洋面孔”密集出现。“我上午接待的客户,差不多有一半来自国外”,池续新能源深圳总经理李振表示,其公司产品已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500多个城市。

据了解,本次展会现场组织了多场中国-海外充电设施采购对接会,来自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匈牙利、韩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蒙古等国外专业采购商与参展企业沟通洽谈。展会还同期举办印尼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发展论坛,来自印尼的相关代表详细介绍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充电桩进口的检测认证标准及流程,并发布充电桩采购计划。

在接待完一批波兰客户后,瑞华智能总经理沈希告诉记者,出海成为公司近年发展重心之一,公司产品已销往欧洲、中亚、东南亚,海外订单量逐年增长。除了充电桩之外,储能产品也得到许多海外客户青睐。

实际上,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突破50%,国内充电桩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而放眼全球,在电动汽车蓬勃增长同时,各地不同程度地面临充电基础设施的缺口。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30年全球将有550万个公共快充桩和1000万个公共慢充桩亟待建设。

分析认为,经过国内市场的充分检验和技术迭代,许多中国企业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并在海外进行了知识产权布局。充电桩产品已经过国内规模化、多场景、长时间应用,具备较大的技术和人工成本优势,预计充电桩产品出海将为企业带来更大提升空间。

重卡充电设施加速补位

“重卡专用”成为本届展会现场“热词”。多家企业把重卡充电桩摆放在展位最显眼的位置。

池续新能源的480千瓦双枪重卡充电桩成为公司的“流量担当”,咨询者络绎不绝。李振告诉记者,电动重卡电池容量大,重卡充电桩通常采用“双枪同充”的模式,充电效率更高。公司这款重卡充电桩单枪输出电流最大为400安,双枪同充峰值能达到兆瓦级,平均充满一台重卡仅需要一个小时。

电闪加带来的除了重卡专用充电桩,还有“天山系列”智能充电堆,适用于电动重卡、矿用自卸车、工程机械车、电动船舶等产品。单个充电堆最多可以连接20把充电枪,能够支持场地内多辆汽车同时充电;充电堆的最大效率可达到97.5%,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被降至更低的水平。

企业密集冲刺新赛道背后,是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快速崛起。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日益趋严,国内纯电重卡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2024年国内纯电重卡累计销量达8.27万辆,同比增长139.4%。与此同时,各大电池厂商、车企纷纷通过技术提升,增加电池容量来提升车辆的续驶里程。一汽解放、东风公司、中国重汽、宇通集团、远程商用车等品牌已推出配装600kWh以上大容量电池的车型。从长远来看,纯电重卡有望逐步从港口、矿山、工业园区等特定运输场景,逐步向中短途乃至长途干线运输领域拓展。这也为充电桩企业带来了广阔增量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补位。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