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产大模型“六小虎”中的第一家,智谱正式开启IPO之路。
4月15日,证券时报记者从证监会获悉,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谱”)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辅导机构。这意味着,智谱从国产大模型“六小虎“之中率先突围,成为第一家正式启动IPO流程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事实上,智谱的上市之路在今年的多项资本运作中已有迹可循。一方面,智谱在3月密集完成了多轮融资,引入了杭州、珠海、成都三地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智谱3月底正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其关联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更改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资本市场之路奠定了基础。此次启动上市辅导办案,智谱继续走出了A股上市的关键一步。
智谱率先启动上市辅导备案
4月15日,证券时报记者从证监会官网获悉,智谱已于2025年4月14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辅导备案报告显示,智谱的本次辅导计划时长为7个月。2025年4月主要开展摸底调查、制定方案等辅导前期准备工作;2025年5月—7月为正式辅导期的第一阶段,主要开展集中培训、持续尽调并规范整改等工作;2025年8月—10月为第二阶段,将完成辅导计划,进行考核评估,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的准备工作等。
报告还显示,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唐杰、刘德兵。唐杰直接持有智谱7.4081%股权,刘德兵直接持有智谱0.2554%股权,并通过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17.3966%表决权。此外,唐杰、刘德兵通过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智谱12.1600%表决权。因此,唐杰、刘德兵合计控制智谱华章36.9647%表决权,系智谱实际控制人。
天眼查显示,刘德兵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唐杰为董事,张鹏为总经理。其中,唐杰为智谱的“灵魂人物”,其不仅是智谱的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AI界的知名学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28日,记者从智谱获悉,公司已正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企业名称变更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后续的资本市场之路铺平道路。在3月31日举行的智谱OpenDay活动中,张鹏针对股改一事回应称,“完成股改是朝着IPO目标去的”,并表示智谱会持续推进融资工作,包括IPO前的准备工作也在持续有效的进程当中。
智谱启动上市辅导备案,是其冲击“A股上市”的关键一步,将成为智谱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若顺利上市,智谱有望通过资本市场开拓融资渠道,为后续的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提供更坚实的资金保障,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
成立至今已完成十余轮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智谱成立于2019年6月,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技术成果转化而来。作为一家“清华系”的创业公司,智谱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清华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发布了一款名为AMiner的科研情报挖掘产品,用人工智能挖掘自然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产品也为智谱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2年8月,智谱正式发布高精度千亿大模型GLM-130B并开源,同时发布ChatGLM对话模型以及多模态大模型产品矩阵。一年以后,智谱作为首批通过大模型备案公司之一,推出智谱清言AI助手。
自成立以来,智谱的融资进程一直较为顺利。天眼查显示,从2019年获得天使轮融资至今,智谱累计已完成15轮融资,吸引了一众实力强大及背景多元的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智谱的股东除了有高瓴资本、启明创投、君联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美团、阿里、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以外,还有中关村科学城、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杭州城投、上城资本、珠海华发集团、成都高新区等多地国资。
在启动上市辅导备案之前,智谱还在今年3月密集完成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半个月内引入了杭州、珠海、成都三地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总计融资额达18亿元。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智谱一直在政府端及企业端有较强的优势,其服务的客户群体当中有大量的政府及央国企,并在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数据安全等方面积累了比较充分的经验,这是其成为“国资宠儿”的重要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谱之所以获得这么多投资机构的青睐,一方面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智谱是国内唯一全面对标美国OpenAI的大模型企业,在千亿基座模型、对话模型、代码模型、多模态模型、推理模型和Agent(智能体)等方面都有完整布局。同时,在当前市场大火的AI Agent(智能体)方向上,智谱也具有领先优势,率先提出了Phone Use(手机使用)概念,推出了能模拟用户进行计算机、手机等跨应用自主操作的AutoGLM和GLM-PC。
另一方面,从商业化的角度出发,智谱也处于领先的位置。据悉,目前智谱已携手金融、教育、医疗、政务、企服等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产品的落地应用,并在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实现规模化应用。区域合作方面,智谱也相继与北京、杭州、上海、成都、珠海等城市达成合作,与当地龙头企业携手推动当地大模型应用生态的建设。
大模型“六小虎”,路径已走向分化
作为率先启动上市的大模型“六小虎”,智谱在技术和融资上一直走得较为稳健。而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牌,在科技大厂及DeepSeek等接连冲击下,“六小虎”如今的路径已走向分化,竞争格局正面临重塑。
与依然坚持自研超大参数基础模型的智谱不同,如今多家大模型初创公司均已离基础模型的路线越来越远,开始更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以及可商业化落地的方向。
例如,较早从通用基础模型赛道转向垂直行业模型的百川智能,在2024年年中时就通过战略会明确聚焦医疗领域。就在不久前的4月10日,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在公司成立两周年之际发布了一封全员信,系统回顾了百川智能在过去两年间的成就与不足。他反思道,公司经历了从最初的通用基础模型到医学增强的推理模型,再到百小应和AI医生应用的战略转向,将战线拉得过长,不够聚焦,导致团队工作目标出现了摇摆和偏差。
王小川在全员信中再次强调,公司将集中发力医疗领域,未来将在百小应、AI儿科、AI全科和精准医疗四个方面发展应用和服务。他表示,团队需要围绕上述方向专注聚焦,减少多余的动作,并减小组织的复杂度,更扁平、更少层级,让信息和决策都更通畅。
而另一家大模型“六小虎”零一万物则已经明确不会再做万亿以上超大参数的模型,将聚焦To B领域,实现更快的产业级落地,追求更现实的商业化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零一万物也是“六小虎”中第一家拥抱DeepSeek的厂商,零一万物COO黄蕙雯在今年3月曾公开表示,市场上已经有很好的、很具性价比的模型可以选择,因此零一万物今年做出的最大调整是不再执着于Yi模型,采用开放模型战略。此外,零一万物还发布万智企业大模型一站式平台,并宣布可提供企业级DeepSeek部署定制解决方案。
有投资人指出,DeepSeek的爆红出圈,首先冲击的便是大模型的创业公司,因为它们必须向投资人证明自身的价值。此外,经过前期多轮巨额的融资,多家“六小虎”的估值已水涨船高,如今很难再拿到大额融资,如果没有差异化的优势,将面临更艰难的融资困境。基础模型投入大、竞争激烈,是只有少数人才玩得起的游戏,因而收缩业务战线、探索更具有可行性的盈利模式,也成为一些“六小虎”在当前市场竞争及融资环境下更务实的选择。
校对: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