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以“具身智能生态赋能——共塑未来产业新图景”为主题的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座谈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副市长陶永欣、市政府秘书长卢文鹏以及深交所、深圳证监局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具身智能领域的科技企业、上市公司、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35家单位与会交流。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路径、资本市场赋能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等主题发表了意见建议。与会嘉宾一致表示,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强,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泛,再加上资本市场服务的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座谈会上,多位受访企业代表认为,深圳具身智能产业通过核心零部件环节打造“稳固地基”、企业创新环节构筑“护城河”、应用环节打通了“市场窗口”,在具身智能的产业浪潮中,已然实现领先。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赵同阳:
深圳拥有全球最完善的硬件供应链
深圳拥有全链条产业生态,这里有全球最完善的硬件供应链,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组件,都能在本地快速匹配,大幅降低研发成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从资金支持到应用场景开放,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此外,深圳的市场优势也非常明显。这里不仅有广阔的本地市场,还能够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快速拓展国内外市场。很多硬科技企业正是依托这一生态快速崛起。
自变量机器人首席执行官王潜:
全球机器人供应链无法脱离中国存在
全世界的机器人供应链无法脱离中国而存在,从供应链上说,目前人形机器人涉及的所有关键零部件,中国均有完整体系和明显优势,尤其深圳,过去几十年的投资创业氛围、硬件生态、政府大力支持等,在深圳结合硬件优势,软硬一体发展,是全世界最好的选择;从资本架构上来看,与上一时代的科技公司不同,自变量从成立之初在资本架构上便选择了立足中国市场发展的架构。从技术上说,目前我们和美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在硬件能力,数据能力等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中国企业家可以去引领原始创新。
银河通用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王鹤:
助力深圳建设具身智能第一城
银河通用最早在北京注册,并在深圳设立了子公司,两者几乎同时成立,在成立过程中,公司获得了深创投等深圳投资。公司相信在深圳能进一步完善大模型和机器人硬件研发、制造、应用,并形成闭环,这是深圳独特产业环境给予公司的信心。未来,公司希望能通过自身的成长,进一步助力深圳建设具身智能的示范场景,推动深圳成为全球化的示范城市,乃至具身智能第一城。
兆威机电董事、总经理叶曙兵:
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赋能企业快速发展
深圳在支持具身智能发展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赋能企业快速发展。深圳市政府办事机构一直秉承着政务服务高效便捷的优良传统,不仅审批流程非常简化,而且能够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企业各项高频事项秒批秒办;深圳市政府推出数字化政务服务系统,让企业能深刻感受到政府服务“AI化”的落地实力,并且深刻感受到市场环境的开放和包容;深圳让企业时刻感受到法治环境公平公正,对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强劲有力,让企业能更加安心和专心地投入到具身智能产业研发和技术创新当中。
智平方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彦东:
深圳一系列举措助力构建产业发展“热带雨林”生态
智平方2023年在深圳成立,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创业者,深圳当前在具身智能领域出台的系列政策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从场地、资金、人才到场景开放均有布局,有温度也有速度。其中,人才方面,深圳形成了“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闭环,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和生活保障一揽子“政策包”,助力智平方吸引并留住国内外顶尖人才。这些举措共同构建了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热带雨林”生态,既强化了基础要素保障,又通过场景驱动与制度创新激活内生动力,展现出深圳作为全球科创高地的营商环境竞争力。
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
国产化率从10%到90% 大湾区机器人产业链不断成熟
公司第一台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为300万元,国产化率不足10%,而最新销售的人形机器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售价仅为几十万元。这种进步得益于大湾区及全国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成熟。
深圳过去几十年产业的迭代,造就了扎实的人才链、资本链、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对青年创业者的吸纳包容与打磨,也是深圳的一大特色。在这里,鼓励支持年轻人,在精力体力最旺盛、科技想象力最丰富、成才试错成本最低的阶段,将创业这一最具有不确定性的实践活动作为练兵场,用湾区快速变化的外部复杂环境对他们进行历练,用极具挑战的产业一线真问题对他们进行磨炼,让年轻一代在深度拥抱“不确定性”中加速提升战略机遇识别能力、产业前沿开拓能力、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优艾智合首席战略官梅婉箐
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同频共振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优艾智合是国内头部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在半导体智能制造及能源巡检等领域保持市场领先。深圳专项政策和支持力度大,为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提供了指导方向与全方位的保障。同时深圳已经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群,方便优艾智合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深圳吸引了大量具身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深圳优秀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支持下,优艾智合聚焦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已经实现了工业场景的大规模落地。
跨维智能董事长、创始人贾奎:
希望深圳人工智能基金尽快落地
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具身智能发展的政策,如《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从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市场应用等多个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产业配套方面,深圳拥有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了核心零部件、传感器、视觉系统等多个关键环节,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源和配套服务,大大提高了研发和生产的效率。
希望深圳市的人工智能基金可以尽快落地,引耐心资本支持本地具身智能创业公司的高速发展。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国家人工智能基金筹备组副组长张建华:
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将围绕全产业链开展投资布局
深圳的制造业基础雄厚,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活跃,深圳已为具身智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未来的深圳必将成为具身智能发展的沃土。国家人工智能基金愿与深圳市各有关方面一道,为优质企业增资、增信、增能,支撑服务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牵头,于2025年1月17日正式设立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国家人工智能基金总规模为600.6亿元人民币,存续期13年。基金将围绕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开展投资布局,覆盖算力、算法、数据和赋能应用等各环节。基金遵循行业发展规律,适度投早、投小、投前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书记、协理副校长李学金:
深圳电子制造优势为具身智能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子制造供应链,为人形机器人硬件快速迭代提供有力支撑,很多头部企业在AI、运动控制、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可迁移至具身智能。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与资本支持,加速了早期项目孵化。工业检测、柔性装配、养老陪护、商业导览等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具身智能落地。
校对:刘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