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中,黄山风景区及周边文旅板块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三天假期内,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超9.5万人,同比增长26.68%,市域整体旅游接待量更是达99.3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7.77%。作为全国热门名山之一,黄山在天气利好与“轻户外”热度驱动下,展现出良好的游客承载能力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潜力。
从游客结构变化、内容供给优化到平台化数字营销突围,黄山旅游(600054.SH)正稳步走出“资源型景区”单一盈利模型,向运营驱动的多元文旅平台企业过渡。假期“流量”背后,已初步显现出公司品牌力、组织力与产品力融合发展的现实图景。
客流强劲释放旅游需求,内容场景深挖消费潜力
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全国天气普遍晴好,旅游出行景气度高位运行。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超7.9亿人次,同比稳步增长。黄山凭借优质生态与便利区位,继续跻身全国热门目的地行列。
黄山景区内,日出云海、奇松怪石构成春季限定美景,游客在光影与山川中驻足拍照、登高赏景,体验感全面提升。在有“梦幻景区”之称的西海大峡谷、云谷索道沿线和排云亭观景台,游客自驾、自助比例显著提高,“轻徒步+高山住宿+沉浸打卡”正成为中高线城市居民春季周边游的主要方式。来自南京、杭州、合肥的短线客群为核心增量。
太平湖景区在清明期间亦刷新接待与营收纪录,4月5日单日游客量突破6000人,同比提升超40%。通过抖音平台开展5场专题直播,场观人数破2万,GMV突破10万元,位列全国景点小时榜第65名。景区通过“直播+互动+优惠券”组合营销,有效转化线上流量,验证数字化手段在淡季客源动员中的可复制性。
与此同时,舞龙舞狮、非遗市集、民俗体验、云上音乐会等节日活动频繁“出圈”,不断延伸游客停留时长和二次消费半径。高山酒店预订火爆,“雲亼·曙光里”“雲野排云型旅酒店”等新业态高山住宿产品热度攀升,成为景区提质扩容的核心亮点之一。
从流量导入到品牌沉淀,黄山旅游迈入运营驱动新阶段
面对旅游业消费结构的快速演进,黄山旅游正以“旅游+”思路推进多业务并进。公司持续推进“山水村窟”及“徽文化”双品牌体系建设,加快向“目的地综合服务商”升级。旗下徽菜品牌“徽商故里”在合肥、杭州、深圳等地连锁门店扩张有序,徽文化主题产品成为游客打卡黄山之后延续记忆的重要载体。“黄山好礼”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助力打造景区IP零售生态。
景区运营方面,公司重点围绕游客“从抵达到离开”的全链路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智慧化升级。景区内全面支持扫码、刷卡、现金等多元支付形式,提升国际游客接待友好度;AI客服与大模型旅行助手上线运行,强化信息引导与服务分流能力;无人机物流常态化运行,有效优化高山物资供给效率。
此外,公司通过建立陌生访客赔付机制、强化游客权益保障,不断拉升整体服务水平。文化活动也不再限于节日节点,而是以“黄山四季山林生活季”为主线贯穿全年,推动从“旅游一次性消费”向“持续性目的地体验”转型。
结合清明假期表现,公司正在逐步从资源驱动转向运营驱动,从单一景区盈利模式向多产业协同并举发展,品牌沉淀力、客群黏性与抗周期能力正在持续增强。(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