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以“科技赋能湾区,聚势领航新程”为主题的“读懂中国”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湾区科技创新对话在广州·鹏瑞1号举行。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会上作主旨演讲。黄奇帆表示,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的竞争,技术创新的竞争,还是产业链集群的竞争。产业链集群不仅包括制造业上中下游本身,还包括制造业加10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加10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的“1+10”产业链需求会形成新制造板块,包括新的新材料、新的生物医药、新的人工智能以及新的高端装备板块等。
“新制造板块就像参天大树,树上面有枝杆、有树枝、有树叶,一展开就变成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最近10年,国家强调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构成的15个产业就是围绕新制造板块分解来的。”黄奇帆表示。
黄奇帆着重提及人工智能板块分解的机器人领域。黄奇帆表示,过去几十年来传统的工业生产线上自动化生产的机器人、插件机器人,是一些没有“灵魂”的、按程序办事的自动化工具,并不是真正的机器人。
他认为真正的机器人,一是要有人的大脑,即最起码有三种判断能力,包括对事物区别分辨的判断能力、联想能力、创新能力,如果机器人没有这三种人类基本的思考问题能力,就不是真正的机器人;二是人类身上有五官,五官代表了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皮肤有触觉,人是根据五官的感觉反馈到大脑做各种判断,所以没有五官的机器人,也是没有“灵魂”的;三是五官加大脑,机器人应当有对于各种生活场景、工作场景进行条件反射,进行各种判断,思考选择最优化路径的能力。
“机器人时代正在到来,十年、二十年后,全世界会有几亿个甚至几十亿个机器人出现在社会上。”黄奇帆表示,这些机器人会至少分为5类,包括进入制造业产业专业生产的机器人,进入家庭的家政服务机器人,可以做各种专业服务的机器人,具有AR互动性的智能终端,以及正在推进的车路云一体化的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他认为,这5种机器人产品必须是有“灵魂”的机器,要对各种场景有现场的、随时的、反射式的思考判断,而不只是类似一个程序进行惯性式的运行。
黄奇帆表示,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产业,粤港澳大湾区一直走在前列,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大规模的生产力发展,必须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链集群,要围绕制造业和10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的“1+10”产业链集群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