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亿元募投项目再延期,东方日升HJT技术突围遇阻?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程梓欣2025-04-02 22:09

官宣三年多,东方日升38亿元募投项目再次延期。

3月31日,东方日升公告称,公司决定将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HJT)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以及全球高效光伏研发中心项目(以下合称“募投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再次调整至2026年12月31日。

叠加去年预亏超27亿元、公司高管再度离职等情况,东方日升的HJT之路似乎走得有些艰难。

4月2日,东方日升每股报收10.54元,跌幅1.22%,总市值120.16亿元。

募投项目两度延期

东方日升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涵盖光伏电站EPC、光伏电站运营、储能等领域。

作为最早切入HJT电池技术赛道的光伏企业之一,东方日升目前整体已形成超过6GW异质结技术电池产能以及超过10GW的配套高效太阳能组件产能。

但上述项目的再次延期,似乎折射出东方日升HJT技术突围遇阻的现状。

募投项目首次披露于2022年1月,最初投资总额分别约为74亿元、6亿元,原定建设周期分别为一年、两年。为此,东方日升募资不超过50亿元,其中38亿元投入上述项目,剩余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24年8月,募投项目首次延期。其中,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4年6月调整至2025年3月;全球高效光伏研发中心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从2025年6月调整至2025年12月,实施地点也发生变更。

截至2024年6月末,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投资进度为60.58%,全球高效光伏研发中心项目尚未开始建设。

如今,募投项目再度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但具体建设进度并未披露。

东方日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两次实施进度调整主要是受光伏行业宏观波动以及结合公司最新发展阶段所作出的主动选择。当前光伏整体产业链尚处于波动阶段,同时公司研发、生产团队基于量产阶段性成果对异质结制造工艺迭代和建设成本提出新预期,因此公司募投项目的产线建设进度有所放缓。

技术高管频频出走

在宣布募投项目延期的同一日,东方日升还披露了一项人事变更——公司副总裁王圣建辞职,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有意思的是,东方日升在公告中先是提及“免去副总裁”,又称收到王圣建的书面辞职报告。这似乎是一场公司与王圣建“达成共识”的人事变动。

东方日升向记者进一步解释称,因公司内部职责分工调整,公司董事会免去其副总裁职务,王圣建于同日提出辞任公司董事。

王圣建具备组件技术背景,曾主导东方日升生产基地管理。履历显示,王圣建现年40岁,他曾任晶科能源组件技术总监。2018年2月起,王圣建就职于东方日升,历任宁海基地制造总监、宁海基地总经理、宁海基地兼义乌基地总经理。2023年下半年开始,王圣建出任东方日升董事及副总裁。

此前,王圣建通过东方日升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持有公司股份30万股。2024年6月,因所有考核目标均未能达成,东方日升决定提前终止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

记者注意到,2024年7月,同样参与上述员工持股计划的杨钰申请辞去东方日升董事、副总裁以及董事会薪酬与绩效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

事实上,东方日升近几年频繁面临高管出走的情况。

2021年7月,东方日升董事、副总裁黄强辞职,他曾任职于天合光能、协鑫集成等公司,具备丰富技术背景。同年9月,身兼公司董事长、总裁等多个职务的谢健选择辞职,但仍继续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据悉,两人在任时均力推HJT电池技术路线。

2023年1月,东方日升总裁孙岳懋因个人原因辞职。同年8月,公司副总裁曾建平因届满离任,随后跳槽至中来股份。

东方日升表示,光伏行业受市场供需、政策变动、技术进步等影响,在一定周期内,同行业人员变动有所增加。

HJT技术何时突围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募投项目延期及核心技术高管再次出走,或许也与东方日升业绩承压有关。

2024年,东方日升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至210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7亿元至35亿元,同比骤降298.05%至356.73%。

除了受到光伏行业整体遇冷和技术迭代影响外,东方日升还在业绩变动原因中提及,公司N型异质结电池组件全年出货占比较低,其技术优势、规模效益尚未完全显现。

反映到出货量上,东方日升已跌出行业机构InfoLink公布的2024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前十,与横店东磁并列全球第十一,而2023年其排名全球第八。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至2023年,东方日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5.14%、4.57%、2.73%、1.91%;研发投入总额也从2020年的8.26亿元降至2023年的6.7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东方日升研发投入总额为4.77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2%。

东方日升对此回应称,2021年至2023年系公司产能快速拓展期,2021年的研发投入在后续逐渐释放量产效应。

当前,以TOPCon、HJT与XBC技术为代表的光伏电池技术之争硝烟弥漫。

其中,TOPCon技术凭借高效率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率先拿到市场主动权;XBC技术近期也呈现规模化量产趋势。而HJT技术受制于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东方日升仍然坚定看好HJT技术路线。该公司表示,HJT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优势及未来叠层电池技术的可延展性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HJT在工艺流程、材料使用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有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记者:程梓欣

文字编辑:王丽颖

版面编辑:毕丹丹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