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挖掘】随着AI突破和政策推动 人形机器人行业奇点已至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阙福生2025-03-31 08:23

据新华社消息,从3月30日召开的2025中国(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合肥市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三年内投入20亿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每年再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补贴智能机器人企业研发成本,全面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合肥市副市长王海霞在大会上表示,为破解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多重痛点,合肥市正式推出“6128”行动计划:力争一年内开放60家整车配套企业供应链目录,为100家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技术攻关,打通华为、讯飞2个多模态大脑,形成共性服务能力,促进8大场景实施落地。在构建算力支撑方面,合肥计划发挥城市算力池优势,三年内整合城市公共算力50000P,其中全国产算力不低于60%,提升机器人领域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处理能力。实施省市叠加算力补贴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算力成本。

华西证券认为,国内外科技巨头争相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随着AI突破和政策推动,行业奇点已至,具体表现为,①量产规划明确,特斯拉预计2025年将生产1万台Optimus机器人,产能扩展至每月1000台;2026年每月产能将达到1万台,2027年进一步提升至每月10万台;②应用场景落地,汽车、3C等行业有望率先应用,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已与车厂进行试点合作;③AI技术突破,AI大模型进步较快,有望持续提升人形机器人智能化、通用化水平。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特斯拉等头部企业的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及应用情况;另一方面,上游核心部件环节有望受益于商业化应用和行业空间扩大。同时,伴随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人形机器人降本需求迫切,国内厂商有望凭借硬件部分的性价比等优势迎来机遇。

民生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奇点已至,应用端、成本端、软件端迎来三重突破,产业化关键瓶颈正在打开。应用端:特斯拉自带产业化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有望率先应用于全球超级工厂。成本端:特斯拉具备强大降本能力,车端降本经验有望复用于人形机器人。软件端:大模型赋能泛化能力,具身智能浪潮已至。特斯拉、英伟达、华为等海内外龙头正在加速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合力正在形成,产业化奇点已至,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政策支持正在成为机器人板块全新驱动力。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期,产业端的变化会持续向市场映射,引领行情走向新高度。

校对:吕久彪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