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成飞:披露承继“中航电测”2024年度业绩,2025年稳中有进,营业收入预计超800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秦声2025-03-28 16:45

3月27日晚间,中航成飞(302132)披露2024年年报。原中航电测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6.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14.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66.59万元,同比增长6.42%;基本每股收益0.19元,同比增加11.76%。2025年中航成飞经营目标为:经营保持稳中有进,经营规模较上年保持稳步增长,全年营业收入预计超800亿元。

2025年1月6日,原中航电测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公司”)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完成资产交割,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成飞公司尚未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024年公司财务等相关数据未包括成飞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有关情况。

本次重组于2024年8月6日获证监会同意注册。借助本次重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成飞公司注入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平台加强对先进航空装备建设任务的保障和支撑,不断提升航空产品制造水平,借助资本市场推动核心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次重组交易金额高达174.39亿元,成为注册制以来深市金额最高的重组项目,也是央国企借助并购重组调整产业布局、加强专业化整合、推进核心资产证券化的典型案例。

成飞公司是我国重要的航空整机装备研制生产商

根据公开信息,成飞公司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航空整机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先后研制生产了歼-5、歼-7、枭龙、歼教-9、歼-10、歼-20等有人机和多型无人机,具备完整的机头设计研发体系和航空大部件制造专业化优势,以及“产备修”一体化能力。2023年末,成飞公司资产总额1216.76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49.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4.23亿元。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成飞公司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重视技术的应用落地,具备航空装备正向设计及自主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十四五”以来,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升,建有3个国家级、8个省部级平台、6个企业级科技创新平台,并建立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丰富的创新平台和资深的研发技术团队,使公司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保障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以及行业内领先的市场化能力。

作为“链主”单位,成飞公司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赋能联动,带动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打造“研-产-试-修”一体化高效协同机制,形成了以成飞公司为中心的航空产业集群。成飞公司积极推动“1+1+N”模式(政府+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撬动160亿元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共同打造集群化航空产业园,构建了覆盖研发、制造、维修的全产业链生态。

打造航空国家创新中心,推动数智化转型

成飞公司坚持聚焦高端航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应用方向,作为主要牵头单位,联合打造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大型国企等创新资源,重点突破高端航空装备隐身技术、极限性能制造、智能测试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一系列高端航空产品,产出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科技成果,构建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此外,成飞公司着力打造“创新成飞、数字成飞、精品成飞”三新成飞,积极推进“数字新成飞”工程,“智转数转”成果突出,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研发生产中应用,努力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隐患。(秦声)

校对:廖胜超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