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2024年净利润233.84亿元 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7.30%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燕云2025-03-28 10:00

3月27日晚,中国交建(601800.SH,01800.HK)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中国交建实现营业收入7719.44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84亿元,每股收益为1.37元;新签合同额达到18811.85亿元,同比增长7.30%。2024年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为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3%。截至2024年底,在执行未完工合同金额达34867.73亿元。

2024年度中国交建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约49.11亿元(含税),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1%,较2023年现金分红比率提高1个百分点。公司已于2024年半年度实施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派发现金红利约22.80亿元。本次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拟向全体股东派发每股0.16161元的股息(含税),总计约26.31亿元。

主责主业做强做专,“国际化2.0”布局成效显著

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8811.85亿元,同比增长7.30%。新签合同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境外工程、城市建设、水利项目、能源工程等建设需求增加。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交建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4867.73亿元。

国内市场业务方面,中国交建发挥“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产业联动优势,为市场提供一揽子、高品质“中交方案”。报告期内,聚焦交通强国战略,中国交建有序推进多项交通强国建设标志性工程,提供一体化设计建设方案;聚焦“三大工程”,中国交建全面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市政管网建设、老城区改造、人居环境及生态提升等一批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聚焦“3060”双碳目标,中国交建依托数字化、智慧化管理赋能,持续打造中国海上风电第一品牌,2024年实现新签合同额204.69亿元。

海外市场业务方面,中国交建“公司国际化2.0”战略全面落地,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经济外交大局,加大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推动公路、桥梁、铁路、港口等优势领域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进一步夯实海外竞争力。

2024年,中国交建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3597.26亿元,同比增长12.50%。其中,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384.6亿美元,占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的75%。中东地区实现新签合同额53亿美元。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交建累计新签合同额2732.18亿美元。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中国交建研发开支为263.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2%,多项“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取得实效。报告期内,中国交建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期,加快新兴业务格局构建、市场开拓,明确海上风电、北斗技术应用铺管等战略性新产业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25个细分赛道,通过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和具体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新”而行、向上突围。2024年,中国交建在新兴业务领域实现新签合同额7053亿元,同比增长46%。

截至2024年末,中国交建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项(含金奖46项),詹天佑奖126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9项;公司作为主参编累计参与颁布国家标准196项、行业标准572项;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7175项。

市值管理多措并举,“内外兼修”提升投资价值

2024年,中国交建打出分红、并购重组多种手段“组合拳”,整合公司内外优质产业,加强产融联动,积极并购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优质资产,进一步提升了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获得感,中国交建编制发布《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并提请股东会授权制定2025年度预分红方案,增加了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可预期性。

在完善市值管理体系方面,中国交建根据《国资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制定了《中国交建市值管理办法》《中国交建估值提升计划及市值管理方案》,已于2025年3月27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聚焦“盘活”,中国交建通过金融创新打通存量资产盘活通道,以存量促进增量,先后发起设立公募REITs、类REITs、Pre-REITs基金等多种产品,初步完成多层次REITs体系搭建。报告期内,中国交建成功挂牌安江高速不动产ABS,发行规模49.56亿元,是目前市场发行规模最大、首单高速公路类持有型不动产ABS,是继嘉通高速--央企首单高速公路公募REITs、清远大桥--市场首单持有型不动产ABS后通过金融创新盘活存量资产的最新成果。(燕云)

校对:王朝全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