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百态】赏花经济与新消费文明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刘诗梦2025-03-28 06:47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3月以来,全国迎来了春日赏花热潮。各地百花齐放,比如武汉东湖的樱园花云、广西南宁的风铃谷、扬州瘦西湖的梅花,无不引众人驻足观赏。去哪儿平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3月初,“赏花”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2.2倍。

春日赏花促活新经济,催生新消费文明。“赏花+露营”“赏花+民俗”“赏花+文创”各种新经济模式拉动了全国文旅新消费增长。有的地方开通了赏花专列,给予游客更好地观赏服务。不同的旅游新政策、新玩法、新路线层出不穷,比如沉浸式赏花夜游、露营游。还有地方把低空经济与赏花经济相结合运用,比如成都淮州机场划设了3条景色迷人的低空赏花航线,吸引众多游客,催生了“低空+赏花”的新经济打法。

赏花经济不仅直接拉动了旅游收入的增长,还提供了很多创业机会,比如乡村旅游、民宿、摄影服务、导游等岗位需求激增,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不仅如此,赏花经济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居民向乡村流动,形成城乡资源互补,推动了城乡融合和生态价值转化。

赏花经济之所以受欢迎,一是其美学价值,花卉的色彩、形态和规模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尤其适合摄影打卡。二是其精神价值,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忙,无暇和自然亲近,而赏花之地则是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符合都市人逃离压力、寻求放松的精神需求。三是文化价值,我国有“花朝节”等赏花传统,以赏花、护花、祈福为主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将这些文化意象融入现代文旅产品中,成为推动现代消费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四是其经济价值,赏花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农副产品销售,形成了完整的消费链,尤其助力乡村经济。多地政府更是将“花卉经济”纳入乡村全面振兴规划,通过补贴种植、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客流。

赏花再好,也需理性开发。自然资源过度商业化也会导致很多问题。从生态维度上来看,有些地方为了保障花卉能够顺利在花期绽放,会通过人工干预进行花期调控,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从经济维度上来看,赏花经济的收入持续时间段一般为15—20天,当鲜花凋零后,相关景区也会陷入“三月暴富,十月返贫”的周期性贫困中,产生季节性的经济依赖。

若仅将赏花经济视作时令性消费符号,其繁荣必将如花期般转瞬即逝。但若以产业视角重构生态建设,便能为可持续发展打造商业根系。打破赏花经济的瓶颈周期问题,需要从“花期的延续”转变成“产业的延续”。通过文化创新、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等方式,从农业到旅游业再到高科技产业进行层层升级,为其注入持续的新产业动力。

自花瓣飘落的那一刻起,早已不是植物的生理周期,而是新消费文明的诞生。这不仅是产业的延伸,也是产业文明的推进刻度。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