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AI赛道发展系好“法治安全带”(民声连麦)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本报记者 魏哲哲 金 歆2025-03-08 09:03

如何明确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下的法律适用,避免出现法律空白或模糊地带?

——人民网“2025年全国两会调查”参与网友**瑞


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人们感慨:“未来已来”。如何通过立法让AI发展既驶上“快速赛道”又系好“法治安全带”?记者采访了几位代表委员。


对话嘉宾:

周光权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吕红兵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

周鸿祎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

记 者: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问题,面临哪些法律挑战?

周鸿祎:作为AI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DeepSeek也存在幻觉、提示注入攻击等问题。同时,大模型要在企业内部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连上企业的专业知识库、打造智能体,这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风险。

周光权:人工智能发展,除了带来隐私泄露、欺诈等问题,还带来了传统产业下法律方面的挑战。比如,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中要求驾驶员手握方向盘,这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一致。

记 者:当前对于人工智能的治理,我国有哪些立法执法成效?

周光权: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都有一些规制,划定了合法与违法的基本界限,为产业发展也预留了空间。

吕红兵:目前,我国已经施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网信部门完成备案。

记 者:未来,关于人工智能治理,该如何兼顾产业发展与安全?

周光权:未来的立法需要兼顾发展与安全,避免监管过严影响技术创新,也要避免监管过软积累太多风险。建议考虑人工智能的风险程度,分类分级监管。同时,在法律中建立容错机制,为产业发展留出空间。

吕红兵:建议在加紧研究、尽力推进整体立法的同时,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现实问题,尽快推进“小快灵”立法,尽早出台相关行政法规。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