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主题基金“限购” AI板块已过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易妍君2025-02-25 09:20

受益于科技成长行情,自年初以来,相关主题基金的净值大幅飙升,但“限购”也随之而来。

近日,年内回报率表现最好的两只主动权益基金——鹏华碳中和主题、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分别发布了“限购”公告。目前,这两只基金均已暂停接受个人投资者“单个基金账户单日超过100万元”的大额申购。此外,富国创新企业、富国新兴产业也开启了“限购”模式,“限购”金额均为500万元。

科技主题基金“限购”释放出什么信号?

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主动权益基金“限购”通常是为了避免因规模增长过快而影响到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同时,基金管理人也有可能根据自身对市场风险的判断而采取限购措施。

就科技板块而言,有机构指出,短期看,AI方向表现的已经非常一致,拥挤度较高。但AI方向仍是A股中长期的主线。

限购保业绩?

据Wind统计,截至2月21日,2025年前两个月回报率超过50%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6只,包括:鹏华碳中和主题A、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前海开源嘉鑫A、中航趋势领航A、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等。

其中,鹏华碳中和主题A年内回报率逼近70%,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的净值涨幅接近67%。

从上述基金2024年四季度之前的持仓看,基金经理较早布局了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赛道。

同时,2025年以来回报率居前的主动权益基金在持仓上还有一些共同点。

比如,“持仓行业比较集中,尤其集中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成长性行业;同时,这些基金重仓了行业龙头企业,而龙头企业往往是涨幅最大的行业领头羊,集中持有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行业增长机会。”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向记者指出。

此外,曾方芳谈道,年内业绩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普遍采取了高仓位的操作策略,从而在市场行情向好时能够获得显著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净值快速上涨之际,多只科技主题基金发布了“限购令”。

按照相关公告,自2月24日起,个人投资者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的申购、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鹏华碳中和主题A份额、C份额的金额均不能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否则基金管理人有权拒绝相关申请。

前两个月回报率在25%附近的富国创新企业、富国新兴产业自2月20日开始暂停接受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限购”金额均为500万元。

此外,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自2月13日起暂停接受个人投资者的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限购”金额为100万元。而机构投资者办理该基金的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不设限额金额。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富国新兴产业、富国创新企业的资产规模分别为45.61亿元、6.63亿元;鹏华碳中和主题、永赢先进制造智选的资产规模分别为10.35亿元、17.62亿元。

对于暂停接受个人投资者大额申购的原因,这两只基金产品均表明是为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就主动权益基金而言,出色的业绩表现可能会吸引投资者申购,而申购资金的进入可能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运作带来影响。

“随着资金涌入,基金经理需要拓展自身能力去买入更多股票、改变投资策略的风格来适应规模增长。这将会给基金经理以及研究团队的能力提出挑战,也可能会影响到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李一鸣进一步谈道,比如,随着基金规模的增长,基金经理在执行交易时可能难以避免对股价造成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交易成本冲击。较大的管理规模还可能使得基金经理在投资市值较小或流动性较差的公司时无法买到基金经理希望达到的仓位。

不过,他也提醒投资者,不应该仅仅因为基金采取了限购措施,便认为基金可能存在规模太大、管理不过来的问题。投资者需要从投研团队的能力、投资策略的特点以及运作情况等方面来进行核实。投资者也不应该仅因为限购,就认为基金是“抢手货”“稀缺货”,基金的投资价值需要通过理性客观的全面分析才能得出。

此外,在李一鸣看来,基金管理人也有可能根据自身对市场风险的判断而采取限购措施。

风险和机会

2月24日,除了GPU、电脑硬件,其他细分科技赛道普遍迎来回调。那么,科技主题基金“限购”是因为看到了风险吗?本轮科技行情后续将如何演绎?

有机构指出,当情绪过热时,热门题材的波动性容易上升,而在板块快速轮动之中,需要注意防御潜在风险。

摩根士丹利基金方面认为,AI方向预计是A股中长期的主线,短期看表现的已经非常一致,拥挤度较高。更适合布局的是在估值修复的大逻辑下的大盘成长方向。比如,具备出海能力的公司、高端制造以及受益于国内消费刺激政策发力的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是值得重视的方向。

中欧基金有关人士认为,目前不论是投资者的情绪热度,抑或是对刺激政策的期待均较春节前出现了显著的升温,但考虑到政策的规模以及落地的效果仍有待观察和验证,指数的上涨更多可能是通过资金面驱动和估值扩张脉冲式呈现,且短期预计仍将呈现鲜明的结构性特征。此外,美元指数的走弱也有望利好新兴市场。

“中期需关注国内刺激政策的有效性和边际规模变化,以及其它不确定因素的逐步落地。在不确定性因素落地之前,过度悲观或乐观均存在风险。”该人士谈道。

中信证券研究团队则提醒,PC、移动互联网浪潮的经验显示,即便是在科技大周期内,也会有曲折和反复;美股AI资产重估经验亦表明,估值持续提升需要有业绩逐季兑现作为验证。

另一方面,投资科技主题基金,也需提前了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曾方芳分析,第一,由于持仓集中度高,叠加科技板块整体处于高位,重仓科技板块的基金净值波动会较大。第二,虽然当前科技板块表现强势,但市场风格随时可能切换,一旦市场风格发生改变,重仓科技板块的基金可能遭遇较大回撤。第三,科技行业未来会出现较大分化,真正能成长起来的公司相对会比较少,基于行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重仓科技板块的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者也要仔细甄别哪些基金产品真正擅长投资科技板块。

中长期维度上,部分基金经理仍然看好AI应用、AI+、机器人等细分板块的投资机会。

华商基金基金经理彭欣杨表示,除了将继续关注过去两年备受瞩目的训练侧相关标的,如具备强大算力支撑和先进算法研发能力的企业,未来还将侧重关注广泛参与应用端的标的方向,包括那些将AI技术融入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型企业。

彭欣杨具体分析道,中期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一些专注于企业智能化改造的IT公司或将迎来订单的集中释放;长期而言,那些真正能够借助AI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行业和公司,有望迎来业绩的显著增长,成为长期投资的优质标的。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基金经理张荫先预计,很快会迎来“机器人”新物种的量产时刻,这个赛道也将会是未来数年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赛道之一。

具体到投资操作,他将从产业思维角度出发寻找投资机会,一方面寻找在机器人业务中存在较高概率进入供应链的公司,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并布局主业基本面有改善、同时新拓展机器人业务的优秀公司。“这类公司有望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让原有的产品在新的机器人领域中获得应用场景、实现0—1的新突破,进而获得估值及业绩的双击机会。”张荫先指出。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