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臧晓松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已经突破135亿元,正在向全球票房第7名发起冲刺。这部动画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还在特效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哪吒2》中有许多特效出自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包括倍视传媒在内的多家企业深度参与后期制作,为这部影片的特效提供保障。
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主阵地,当地正在大力发展以数字影视为引领的数字文化产业,打造出知名的影视“特效之城”。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为顺应行业数智化发展趋势,今年该产业园瞄准AIGC数字影视新赛道,加快推进园区四期影视智能拍摄制作园建设,重点打造5座高端智慧科技大棚,“我们将聚焦虚拟拍摄、智能制作以及高性能算力渲染等方面,推进实施新一轮智造体系构建,更好赋能影视精品拍制”。
1 “土拨鼠”特效“无锡造”
影片《哪吒2》总镜头有2427个,其中特效镜头达到1948个,由100多个国产动漫团队联合制作。位于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无锡倍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深度参与了电影的后期制作。无锡倍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倍视传媒集团,于2013年入驻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主营业务为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和动画制作,参与制作的海内外影视作品频获大奖。
“2023年3月份,我们从可可豆接到一部分制作任务,一直到2024年10月底,我们才完成全部镜头的交付,共有217名艺术家参与制作,完成了近4个场次226个镜头的制作。”倍视传媒相关人士表示,“我们陪伴《哪吒2》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大家都非常高兴,希望能助力《哪吒2》扭转乾坤,助力中国动画的崛起。”
据了解,倍视传媒共参与了约13分钟的全流程镜头制作,以及部分荷花池和玉虚宫的资产工作,由北京、厦门、无锡、吉隆坡四地的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其中,无锡团队参与了倍视传媒承制部分的土拨鼠场次的置景工作。无锡团队人士介绍:“土拨鼠不仅需要每只都自带独立的表演,还需要带毛发渲染。庞大的群集个体数量以及高质量的渲染要求都给我们的制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倍视传媒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原本的制作计划里,他们只需使用循环动画随机播放即可,但由于导演对土拨鼠的动画表演要求极高,于是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的工作细致到了面部表情和肢体的运动层面,有时还需要针对特定的剧情进行逐帧调整,或者动力学解算,“这些都是在以往项目的群集模拟中所不曾有过的”。
“土拨鼠这一场,我们在群集的制作上面花了很多的时间。”倍视传媒人士表示,为了体现出好笑的感觉,比如土拨鼠的碗被哪吒拍掉,一排排土拨鼠抬头,鼠老大被打飞然后两边的土拨鼠一起回头,“它们的摆位,我们也是斟酌了很多个版本,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土拨鼠的可爱形象在团队里也大受欢迎,很多人把公司内部的聊天软件的头像换成了土拨鼠,大家在群里发言总有种土拨鼠开会的感觉。”倍视传媒人士直言,“上映之后大家这么喜欢土拨鼠,我们也觉得很开心,辛苦都是值得的。”
“《哪吒2》的成功,让我们在人才市场上更具吸引力,能够吸纳更多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另外,它也增强了我们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作信心。”倍视传媒人士表示,投资方、发行方以及其他合作方看到公司在《哪吒2》中的出色表现后,更愿意与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整合更多优质资源,拓展业务版图,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 打造影视业“特效之城”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国内推出的“春节档”影片,几乎都有无锡企业参与后期制作。公开报道显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企业墨境天合参与了《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蛟龙行动》《哪吒2》等影片的制作;天工异彩参与了《蛟龙行动》的后期制作;倍视传媒还参与了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后期制作……
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主阵地,当地正在大力发展以数字影视为引领的数字文化产业,这座业内知名的“特效之城”,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所在地曾是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初轧厂。2007年,无锡市政府部门决定把这家钢铁厂外迁,相关地块用于转型发展新兴产业。2009年,当地启动对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对老厂房进行改造扩建。2013年,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正式开园。
作为部省共建的国家级园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现代影视科技为定位,大力发展以数字影视为龙头的数字文化产业。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园区建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现代电影产业链,打造了包含科技拍摄棚、水下特效棚、虚拟摄影棚、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等发展载体及数字影视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据介绍,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与中国电影科研所合作,通过引进LED虚拟拍摄系统以及动作捕捉、渲染云等技术,成功落地国内首个5G智慧虚拟拍摄联合实验室,建成国内最大的LED拍摄巨幕屏。“园区打造的虚拟棚达到世界一线水准,能够满足高科技大片的拍摄需求。”前述人士表示。
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影视制作企业和机构入驻,目前已集聚了包括星皓影业、弘道影业、捷成星纪元在内的800余家企业,累计承接了2100余部影视剧的拍摄制作,先后产出了《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中国医生》《中国机长》《流浪地球系列》《西游记系列》《人世间》等大型影视剧项目,以及《幻乐之城》《中国梦之声》《为歌而赞》《B站最美的夜·跨年晚会》《央视网络春晚》等热播综艺栏目,一批影视作品先后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等国际、国内各类奖项。
凭借鲜明的产业特色,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获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重要制片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业内享有盛誉的“华莱坞”。
3 瞄准AIGC数字影视新赛道
就在2月21日,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带队调研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并主持召开工作推进会。“电影产业园是无锡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厚望和群众的期待。”会上传递的信息显示,今年当地将采取多方面举措,推动产业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具体来看,无锡将围绕产业方向和企业需求,升级规划定位,“结合产业基础、园区规划等因素,推动产业布局向游戏、动漫、元宇宙、数字科技等领域延伸,加快打造更多产业链发展新增长点”。会议指出,要结合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实际,及时调优、加快落实现有产业扶持政策,同步加大创新政策研发和供给力度,为配套产业争取更多政策资源,并为企业人才入驻、园区风貌展现提供“硬核支撑”。
与此同时,当地还将精准摸排行业头部企业、新兴潜力企业名单,同步梳理热门IP、知名导演、头部制作方,加快建立“链主”招商图谱,“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引进落地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以赴稳存量、促增量、提质量,不断释放产业园品牌效应、擦亮影视文化金字招牌”。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人士向记者透露,为顺应行业数智化发展趋势,园区瞄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数字影视新赛道,加快推进园区四期影视智能拍摄制作园建设,重点打造5座高端智慧科技大棚,预计2026年完工,“我们将聚焦虚拟拍摄、智能制作以及高性能算力渲染等方面,推进实施新一轮智造体系构建,更好赋能影视精品拍制,让企业带着剧本入园,捧着精品出园”。
未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将积极顺应行业数智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影视科技、影视金融、智能制片以及IP衍生开发等持续创新,走出一条从产业园区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影视加工制作到全产业链覆盖,规模化扩张到品牌化发展的跃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