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国际南非工厂内的机械化筒仓。
埃尔西·斯密特摄
中粮国际南非合作农场进行机械化收割。
埃尔西·斯密特摄
在希拉甘杰光伏电站的主控室里,中孟两国员工共同作业。
记者 刘慧摄
希拉甘杰光伏电站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光伏板。
记者 刘慧摄
“马图卡纳”号盾构机。
陈露明摄
智利民众参观“马图卡纳”号盾构机零部件。
陈铁锚摄
南非自耕地业务一体化模式——
签约合作赋能农业生产销售
记者 戴楷然
在南非自由州省伯利恒市一座农场里,绿油油的田地一望无际,田里的玉米等作物长势喜人。
“尽管气候条件较为严峻,但作物生长状况保持良好,我们对收成充满信心。”农场主福里笑着说,得益于中粮集团所属中粮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国际”)在南非推出的自耕地业务一体化模式,即签约合作模式,农场引入了堆肥技术,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提升了土壤健康水平,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都显著提升。
2014年,中粮国际在南非推出签约合作模式,与当地签约农场主共同制订季度生产计划,并提供筒仓袋和机械化筒仓减少作物存储成本,同时帮助他们以最佳价格出售农产品,特殊情况下还会给予经济补偿。“中粮国际充分结合自身的资源信息、技术优势和当地农民的种植技能,显著降低双方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当地农民稳步提升收益。”中粮国际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董事总经理奥洛夫·贝格表示。
目前,中粮国际在南非的签约合作农场数量已达50多个,主要分布在姆普马兰加省、西北省、自由州省等地,总面积7万—8万公顷,覆盖南非重要的农业生产区。除签约合作模式外,企业还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管理工具,助力当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企业开发的农业数据管理系统具有种植规划、预算安排、农业投入品管理等功能。数字种植平台则通过整合来自播种机、喷雾器、卫星图像等多种渠道的实时和历史数据辅助生产决策。“这些管理工具让我们更直接地感知和记录农业活动,极大提升了农场的生产效率。”自由州省北部帕雷斯镇农场主韦斯特赫伊曾表示。
“中粮国际利用技术优势,努力提升南非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了当地合作伙伴的收益,受到他们的欢迎与支持。”中粮国际南非公司农业运营总经理萨瑞尔·德·亚赫表示,企业未来将与当地农户在农业科技、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更多交流,推动南非农业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孟加拉国希拉甘杰光伏电站——
绿色技术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记者 刘 慧
临近正午,阳光炽烈,一排排光伏板纵横交错地分布在希拉甘杰河漫滩,闪耀着光芒。
希拉甘杰光伏电站位于孟加拉国中部拉杰沙希区,总装机容量约68兆瓦,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机公司和孟加拉国西北电力公司合作成立的孟中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已经进入商业运行阶段。项目配备的15.7万块光伏组件,可为6.5万户当地家庭提供清洁能源,相当于每年节约4.3万吨标准煤,减少约11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些光伏组件具备双面发电能力,能够同时吸收正面和背面反射的光能,不仅大幅提高了太阳能的转换效率,还提升了发电量。”项目现场负责人王自强指着光伏板说,这种设计在多云天气和雨水较多的地区优势尤为明显,即使阳光不直射,组件的背面仍可有效利用散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发电,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一技术大大提升了电站的运行效率,使得光伏电站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保持高效稳定的供电能力。”
此外,项目配备的智能逆变器能够灵活应对光伏组件的运行状态变化,在某些组件发生故障或出现性能下降时,自动调节输出,减少系统整体损耗,进一步提高了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站建设中,中国团队还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和洪水威胁研发了合纵连杆加固技术,使所有光伏板都能获得更好的支撑性。部分立在河水中的光伏板,桩身高出水面约12米。“复杂的河滩地质环境使得地基加固尤为困难,洪水泛滥更会威胁到光伏板的稳定性。”王自强踩了踩脚下松软的土壤说,合纵连杆加固技术的应用确保了光伏板在洪水期依然稳定。
“以希拉甘杰光伏电站为代表的绿色能源项目是中国先进光伏技术和绿色施工理念在孟加拉国的成功实践,将进一步助力孟加拉国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孟中新能源有限公司工程师马赫布说,来自中国的光伏板、逆变器等产品优质高效。“我们和中国企业的合作非常成功,未来双方还将持续推进500兆瓦可再生能源项目群,共同为孟加拉国能源转型作出新贡献。”
智利圣地亚哥地铁7号线项目——
先进设备助力公共交通建设
记者 时元皓
刀盘不停转动,一路向前掘进。智利圣地亚哥地铁7号线项目的建设现场,来自中国的“马图卡纳”号盾构机大显身手。
“‘马图卡纳’号寄托着当地居民对地铁早日通车的期望。”中国铁建国际集团(以下简称“中国铁建”)智利圣地亚哥地铁7号线1标段项目总工程师王浩科介绍。圣地亚哥地铁7号线于2022年开工建设,全长26公里,共设19座车站,是当地重要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惠及近160万居民。由中国铁建承建的项目1标段,覆盖起点至中心城区的骨干路段,为南美首个盾构机施工地铁项目,所使用盾构机由中国铁建自主研发生产。
2024年5月正式启用的“马图卡纳”号盾构机全长105米,开挖直径9.83米,负责项目施工长度6662.5米。为保证长距离安全高效掘进,中国铁建对盾构机进行了多项针对性设计。刀盘使用的“六辐条+六面板”复合式设计,能够实现正反双向旋转出渣,更加符合当地地质施工条件。先进的推进控制系统,成功将隧道的线形偏差控制在10毫米以内,显著提升了施工精度和安全性。此外,项目组还利用伸缩推进油缸等技术,满足项目线路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作为一种高效的隧道挖掘工具,盾构机可以在护盾的临时支撑下,在施工隧道向前推进并进行挖掘、排土、衬砌等作业。“盾构机是当地实现地铁梦想的关键因素。”智利交通和电信部部长胡安·穆尼奥斯表示,盾构机具有施工速度快、对周围土层扰动小等优点,可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避免影响地面建筑。先进、安全、高效的中国盾构机技术,将使智利在公共交通建设中迈出新的一步。
“中国企业先进的施工方式令人惊叹。”当地居民哈维埃拉·拉米雷斯表示,地铁通车后,她每天的通勤时间预计将减少40分钟。她相信,在中国设备和中国技术的帮助下,圣地亚哥人的“地铁梦”一定可以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