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缘何“加仓”中国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吴蔚 周蕊 王鹤2025-02-21 09:06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雷克萨斯在沪设立独资电动汽车工厂,大众与小鹏合作打造超快充电网络……今年以来,一批跨国车企加码在华投资、坚定“重仓”中国。业界人士认为,跨国车企持续“加仓”,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更反映出中国在超大规模市场、综合制造成本、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头部车企加大对华投资

2月11日,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投产,标志着特斯拉在华业务步入新阶段。

据介绍,该储能工厂是特斯拉在华的第二座超级工厂,随着其正式投产,预计2025年特斯拉能源系统装机量将实现至少50%的同比增长,特斯拉储能与电动汽车业务将实现齐头并进。

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内地创下销售超过65万辆的历史新高。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

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不久前表示,特斯拉公司愿深化对华投资合作,为促进美中经贸往来发挥积极作用。

同样在华“加仓”的头部车企还有丰田。2月5日,丰田宣布将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新工厂计划于2027年投产,初始产能约为每年10万辆,初创阶段计划创造约1000个新工作岗位。

此外,丰田还将与上海市政府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上海辐射至长三角地区及更广范围,开展包括物流网络、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合作、氢能、智能自动驾驶、电池回收再利用等领域先进技术应用等各类举措,携手打造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备影响力的碳中和引领典范项目,助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

有外资机构认为,丰田此举打破了传统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自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来,第一家在中国建立独资工厂的日本汽车制造商。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在中国建立独资研发生产企业,是因为这一转变使丰田能够完全控制其制造流程,并受益于中国具有成本效益、技术娴熟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生产能力。

丰田此前表示,到2035年全球生产的雷克萨斯车型均为电动车型。丰田还计划到2030年将中国的汽车产量提高到每年250万至300万辆,以期在与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上海新工厂将成为实现该目标的有力支撑。

特斯拉和丰田的“加仓”是近期跨国车企持续加大在华投资的缩影。此前,1月15日,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表示,雷诺集团已经在上海组建了约150人的研发中心,主要在中国开展市场分析、构建供应商体系,以及车辆及系统开发,助力雷诺集团加速产品开发进程。

1月6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与小鹏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合作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电网络。自2023年大众向小鹏投资7亿美元、签订战略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大小组合”的技术合作逐步升级。

“从大众到特斯拉,从丰田到雷诺,汽车强国的头部企业不断加大对华投资,体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

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2023年夏天,我来为储能超级工厂项目选址时,这里还只是一片地,现在这里已经是非常忙碌的生产景象。”在特斯拉公司储能和充电副总裁迈克·斯奈德看来,“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再次见证了上海速度、特斯拉速度。”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特斯拉速度”。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延续了高效率,从2024年5月正式动工到最近正式投产,用时仅8个多月。

据介绍,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生产的商用储能电池很快将出口欧洲等地的全球市场,为世界的“绿色未来”提供助力。

“我们致力于打造能源产品与电动车协同,来实现我们的愿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迈克·斯奈德说,“未来,来自上海工厂的制造和产品理念有望反馈和帮助美国工厂进一步提升。”

迈克·斯奈德说,选择临港既是因为可以享受到长三角储能产业链集群和具有强大韧性的中国制造的支持,也是因为上海优质的营商环境。

“该工厂投产折射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一众外企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白明说,“市场广阔、产业完善、营商环境优质的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企业投资的热土。”

2024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据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在满意以上。

丰田也表示,新公司将依托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先进成熟的产业链基础、物流网络、人才体系及市场规模,研发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车型,将中国客户的期待以中国速度反映到产品中。

“中国是雷克萨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然而过缓的电动化转型进程导致雷克萨斯近两年损失众多中国消费者。选址在上海表明雷克萨斯参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决心。”里斯咨询汽车事业部总监赵春璋说,在上海建厂有诸多优势,前有特斯拉这个榜样,上海政府对新能源车企的支持有目共睹;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齐全,对其快速发展、尽力追赶提供有利条件。此外,上海有很多智能、智驾解决方案公司,对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表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最丰富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也有纯电、插混以及增程等各种动力系统的供应链,具备自动驾驶所需的软硬件绝大部分要素,以及覆盖各个供应链的人才优势。“对全球车企来说,更早更快地把中国纳入他们的全球研发重心,是其未来10年、20年竞争力的关键。”

“引力场”效应持续放大

专家认为,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就是巨大“引力场”,为世界提供了更多增长机遇,这促进了跨国车企坚定“重仓”。

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50万辆,渗透率超过50%。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早早布局了电动化相关技术,但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普遍“踏空”了这一轮汽车电动化的大行情,“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在华销量近几年不断下滑。

数据显示,2024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约18万辆,显著低于2021年22.7万辆的峰值水平。雷克萨斯此次落户上海,从市场环境来看,雷克萨斯此举将直接接入中国优质汽车供应链,并直接面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超大规模市场,是吸引外资的强大磁石,而综合制造成本低,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优势之一。超大规模市场让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科技研发、物流运输、市场采购等方面的单位成本降低,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而中国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原材料、零部件的高效采购和供应。尤其是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举措进一步走深走实,为外资企业创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通过加码投资中国市场来降低风险并提升自身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跨国车企的共同选择。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