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利率倒挂 宽货币落地窗口何时开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叶麦穗2025-02-20 10:04

春节后,此前一直宽裕的流动性似乎发生了变化,在供需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同业存单收益率进一步上行,且自身的收益率曲线延续倒挂。

目前,1个月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已大幅超过1年期同业存单的收益率。其实,近期市场的流动性一直呈现“紧平衡”状态,除了2月11日因无逆回购到期从而实现净投放330亿元以外,央行月内其余单日公开市场操作均净回笼资金。

理财产品对存单需求减弱

最新的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较春节前又上行了约12BP至1.872%,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挂程度加深。此外,1个月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也较节前上行约34个基点,达到2.04%‌。在过去的一年中,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经历了显著的波动。2024年初,该收益率在2.44%左右,随后逐步下行,到12月3日降至1.74%‌。但是进入2025年之后,票据利率出现节节高的走势。上周3个月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18.81bp收于1.90%,6个月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16.23bp收于1.86%,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13.50bp收于1.81%。存单与R007倒挂加深。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表示,银行体系资金面延续偏紧,存单市场只能“提价换量”。近期资金缺口压力或有所放大,工具到期、税期、缴款多重扰动叠加,资金需求或接近4万亿元左右。包括MLF到期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8000亿元、逆回购到期规模10443亿元、政府债券净缴款规模在5000亿元、税期走款或在万亿元以上。

谈及同业存单长短期利率倒挂,国泰君安固收资深分析师唐元懋表示,长期限存单的定价更加受益于货币宽松逻辑,短期限存单则面临到期重置担忧的限制。在短期资金偏贵的背景下,机构尤其是非银参与短期限存单的意愿可能偏弱,直接融出资金可能是更好选择。

周冠南提供的数据显示,理财等金融机构近期对同业存单的需求偏弱。上周,理财机构由净买入同业存单转为净卖出54亿元同业存单。此外,国有大行与城农商行均大幅卖出同业存单。

兴业研究固定收益部研究院黄之豪表示,整体来看,尽管2月信贷情况、机构配置需求利多同业存单,但2月下半月同业存单利率或受制于“稳汇率”“政府债发行放量”下的资金面紧平衡,震荡偏弱。从与OMO(公开市场操作)利差看,2022年1月以来,同业存单与OMO利差中枢为38bp,目前该利差为24bp,仍有一定的向上空间;从季节性角度看,2021年以来,2月同业存单季节性上行约2%,最大上行6.5%,对应同业存单收益率1.75%~1.83%。同业存单收益率支撑位为1.65%,阻力位为1.8%。在曲线结构方面,曲线季节性走阔,但限于资金面暂未明显转松,同业存单期限倒挂现象可能仍然存在。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二季度倒挂情况会“回正”。唐元懋认为存单倒挂后续将大概率修复。目前看,后续货币宽松预期将明显收敛,到期重置担忧对短期限存单的限制也会减轻,存单期限倒挂的力度会趋于缓解。后续存单期限利差或将向历史均值靠拢,短期限存单收益率的下行空间较为可观。

本月资金整体呈现净回笼

其实近期流动性一直呈现“紧平衡”的状态,央行2月19日公开市场开展538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50%。Wind数据显示,当日有558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净回笼191亿元。

而在前一日,2月1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4892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操作利率1.50%,与此前保持一致。由于当日有330亿元逆回购和5000亿元MLF到期,因此净回笼438亿元。

本次央行没有续作MLF出乎市场预料,此前市场一度预计续作或者缩量续作的可能性更大。

事实上,除了2月11日当日因无逆回购到期从而实现净投放330亿元外,央行月内其余单日公开市场操作均净回笼资金。Wind数据显示,自2月5日至2月19日(2月1日—4日为春节假期),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累计净回笼资金接近1.7万亿元。

对于央行月内公开市场操作以净回笼资金为主,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之后,监管层重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强调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二是近期监管层正在采取多种措施,遏制长债收益率过快下行势头。

不过本周逆回购大量到期基本结束,后两个交易日的到期量分别是1258亿元、985亿元,资金面微紧的局面可能有所缓解。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维持“削峰填谷”的操作模式,MLF或延续回笼态势。同时买断式逆回购将加大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补充力度。

唐元懋表示,1月新增社融和贷款的读数均强,银行负债压力并未在信贷供给侧有显著体现。在实体融资供强需弱的背景下,短期内落地货币宽松的必要性或并不高,稳汇率在内外均衡中更为重要,买断式逆回购可能进一步“量宽、价降”以应对政府债券发行。

唐元懋判断,宽货币落地的窗口可能还需等待。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此前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中的表述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对比措辞表述,前后均强调相机决策,但“调整优化”相比“降准降息”或有边际弱化。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