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巨头入局 具身智能赛道 群雄逐鹿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孙小程2025-02-20 09:21

2024年12月20日,江苏南京,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宇树科技展台前,观众争相与人形机器人握手互动宇树科技Unitree G1人形智能体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2优必选人形机器人GR-2灵活的上肢操作1月24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机器人在户外跑道奔跑优必选人形机器人GR-2实现更灵活的上肢操作

◎记者 孙小程

具身智能赛道再迎巨头入局。近日,蚂蚁集团在招聘平台开放了多个具身智能方向岗位。有业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蚂蚁集团2024年时便已在推进具身智能相关业务。蚂蚁集团官方对此回应称,集团持续布局和加大人工智能(AI)投入,去年注册成立了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研发。

近年来,各路大语言模型的“全面开花”,也让具身智能热浪再起,人形机器人则有望“饮得头啖汤”,率先成为具身智能的具体形态。而凭借低成本、高效率脱颖而出的DeepSeek,正在为此“再添一把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表示:“人形机器人主要是具身操作大模型,之前方向不清晰,成本太高,很多人望而却步。现在会有更多人去尝试,优化模型架构、训练方式,肯定会加速应用。”

具身智能热浪再起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相互关联但又存在差异,时常被混为一谈。与人形机器人相比,具身智能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是基于物理身体(智能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具身智能核心在于“身体与智能的结合”,更强调AI的加持。

自2024年以来,具身智能初创企业的融资颇为火热,星动纪元、星海图、千寻智能等一众企业陆续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2月17日,自变量机器人宣布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在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兼CEO王潜看来,当下的具身智能几乎可以类比到GPT-2所处的时间点。预计2025年年底或者2026年年初,会出现一个类似GPT-3级别的具身智能大模型。

当前来看,具身智能赛道已成“群雄逐鹿”之势。在蚂蚁集团传出布局具身智能赛道动向之前,已有多家巨头率先入局。

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大厂主要通过战略投资、大模型接入等方式切入具身智能领域,亲身下场自研的尚属“少数派”。例如,阿里旗下的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参与了逐际动力的战略融资;美团曾投资银河通用、宇树科技;腾讯在多年前投资了乐聚机器人和优必选。

2024年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国际前沿发展。会上,华为具身智能中心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涵盖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多家科技企业,联合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一站式产品技术交易服务,助力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链的集散与升级。

上市公司亦在“赶潮”。2月19日,中坚科技在调研纪要中表示,公司出席了H公司(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企业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并签署企业合作备忘录。近期,公司成立了深圳桦之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合作正在进一步对接和推进中。

天奇股份此前公告称,公司与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公司投资协议》,双方拟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天奇银河机器人有限公司,整合双方优势及资源,就具身智能大模型及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产业相关领域规模化应用方面展开战略合作。

大模型成为“加速器”

与以往相比,本轮具身智能热潮的推动力来自哪里?

“ChatGPT从根本上改变了AI整个领域,对机器人来说有两点:一是很多以前觉得极其困难的问题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Planning(规划)、Reasoning(推理)、Language Interaction(语言交互);二是从方法论上指明了解决机器人通用操作这一最核心问题的路线。”王潜说。

北京一位具身智能企业的高管同样认为,ChatGPT在推理能力率先实现“质”的突破,这对人形机器人而言极为关键。以机器人的行走为例,针对一些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完成的慢速动作以及任务规划,可以在训练时借助大模型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和泛化性。

在业内看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的“进化”。近期DeepSeek凭借低成本、高效率而全球出圈,各个行业均在研判其间机遇,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也在尝试DeepSeek的应用可能。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透露,正在验证DeepSeek技术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中的有效性,包括多模态人机交互、复杂环境下的指令理解、工业场景中的任务分解与规划等。公司希望借助推理大模型的深度思考能力,破解这些复杂任务的挑战,使人形机器人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均普智能也已在具身智能的研发及应用领域应用DeepSeek模型。目前,均普智能已将微调过的小参数DeepSeek-R1模型部署至机器人的端侧。更新后,模型应用的复杂指令规划性能提升了40%,幻觉出现概率降低了20%,同时具有更好的思维发散程度、上下文联想能力和中文语言表述能力,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训练效率大幅提升。

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郭继舜博士介绍,除V3、R1外,DeepSeek团队也开发了系列大模型,如已具备较好视觉语义对话能力的大型混合专家(MoE)视觉-语言模型系列,这将显著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水平。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近日表示,AI驱动下的机器人技术每天都在快速进步,大大加速了技术的发展。他预计,到2025年年底之前,AI人形机器人将达到一个新的量级。如果顺利的话,到明年或后年,AI机器人可以在一些基础的服务业或工业应用推广起来,但家用机器人可能会稍微慢一点,因为家用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需要技术相对更成熟。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