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行业内部披露最新一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2025年1月末,沪市ETF共630只,总市值为27082.11亿元;深市ETF共433只,总市值为9913.06亿元。沪深两市ETF规模合计近3.7万亿元,虽较上月略有下降,但总体仍处于稳健上升通道,短期资金波动不改中长期配置型资金持续流入的态势。
从券商经纪业务的维度观察,在ETF业务竞争格局中,传统龙头券商与特色化券商形成双线突围: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凭借综合实力稳居第一梯队;东方财富、方正证券、华宝证券等则通过差异化布局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表示,ETF覆盖股票、债券、商品等多元资产类别,支持多元策略、行业轮动等配置方式,满足投资者分散风险、捕捉主题机会的需求,为券商财富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池,有望成为投顾试点转常规的重要抓手。
大型券商与特色券商
呈现差异化优势格局
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沪市基金产品共793只,资产管理总规模达27229.57亿元。其中,ETF共630只,总市值为27082.11亿元。深市基金产品共724只,资产管理总规模达10275.35亿元。其中,ETF共433只,总市值为9913.06亿元。截至2025年1月末,沪深两市ETF总市值为36995.17亿元,较2024年末规模略有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春节前,部分短期资金选择获利了结以满足流动性需求。长期看,ETF市场仍处于扩容周期,春节前后的短期波动更多反映资金季节性行为,而非趋势性逆转。
从券商经纪业务角度看,2025年1月,沪市ETF(非货币)成交额(经纪业务)居前五位的券商为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华宝证券、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当月成交额在市场中占比分别为11.42%、5.88%、5.43%、5.19%和4.90%。当月深市ETF交易金额(经纪业务)排前五位的券商为五家“东”字头券商,分别为东北证券、东方财富、东方证券、东莞证券和东吴证券。
从券商经纪业务持有的ETF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1月末,沪市持有ETF规模排名前五位的券商依次为申万宏源、中国银河、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和广发证券,持有规模占市场比重分别为19.32%、19.21%、6.40%、5.16%和4.85%。深市持有ETF规模排名前五位的券商依次为东方财富、东方证券、方正证券、光大证券和广发证券。
综合来看,在ETF业务领域,传统大型券商与特色券商呈现出差异化优势格局:一方面,华泰证券、申万宏源、中国银河、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凭借资源禀赋和综合实力持续领跑;另一方面,东方财富依托互联网流量生态、方正证券发力金融科技赋能、华宝证券深耕细分产品线,均在差异化竞争中形成各自的亮点。
有望成为
投顾试点转常规重要抓手
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在居民投资端,《实施意见》提出要丰富公募基金产品谱系,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完善投资顾问制度规则,推动公募投顾试点转常规,有序扩大可投产品范围等。民生证券认为,《实施意见》继续推动公募降费,投顾试点转常规有望全面铺开,而ETF或成为重要抓手。
东吴证券研报表示,历经多年高速发展,穿越资管新规、理财净值化、数字化转型等多轮变革风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进入黄金发展周期。随着财富管理转型持续深化,券商投顾团队快速扩张,2014年-2023年,投顾人数复合增速达11%,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从12%提升至22%。经纪收入中的投资咨询收入虽保持增长,但占比仍较低,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东吴证券认为,基金投顾业务已具备由试点转向常规的条件,未来有望加速发展,这有利于培育专业买方中介力量,改善投资者服务和回报,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促进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ETF业务已成为券商轻资本业务的增长极。ETF因其透明性、工具性及风险分散特征,成为投顾资产配置的关键载体。在投顾试点转常规的大背景下,券商可通过“ETF+投顾”模式提升客户黏性。除代销外,券商的ETF做市、托管、衍生品等业务还可以贡献非方向性收入,降低券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