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建机场瞄准低空经济 | 城市观察家
来源:界面新闻作者:范易成2025-02-19 13:46

近日,一则苏州将新建机场的消息引发关注。长久以来被调侃“梅友机场”(谐音没有机场)的苏州是否终于实现了期盼已久的“机场梦”?

2月10日,苏州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暨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召开,会议明确了2025年要建设85项综合交通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71.7亿元。在计划新开工的项目中就包括了苏州通用机场。

据苏州航产集团介绍,苏州通用机场于2024年10月31日取得民航华东局关于场址的审查意见,已完成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力争今年开建,2026年底建成投运。

据了解,苏州通用机场选址于常熟沙家浜镇东南部与昆山巴城镇西北部交汇处,占地面积约75.8公顷。机场定位为A1级通用机场,计划新建跑道长1600米,宽45米,能够满足各类通用航空器的起降需求。

此外,苏州通用机场还将配套建设综合楼、塔台、机库、车库及加油设施等,建成后将具备航空消费、飞行培训、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功能,并将结合低空经济发展,建设无人机试飞场、培训基地以及调度中心等设施。

这座新机场,与大家想的有点不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宣布新建的苏州通用机场,并非一般概念中起降民航客机的机场,其聚焦的是低空经济、公务航空、物流运输等产业赛道。

2024年7月,苏州空中快线高新广场直航中心启用,开通了苏州至无锡硕放国际机场的低空航线,时间仅需10分钟。未来还规划了至常州、嘉兴、杭州萧山机场以及上海白玉兰广场等地的十余条航线。

高新广场直航中心运营方、若航苏州直升基地负责人顾琼对界面新闻表示,通用机场的建设能为公司提供更多起降点,便于开展短途运输、空中游览等业务。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公司开发更多新的服务项目。

在顾琼看来,苏州通用机场建成后将提升苏州在通航领域的知名度,增强苏州通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机场网络的扩展能帮助企业吸引更多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此外,还将吸引更多低空领域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从而推动苏州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完善。

民用机场按功能分为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普通人概念中的机场,一般指的是运输机场,是供运输旅客或者货物的民用航空器使用的机场,包括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而通用机场指的是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飞行活动的民用机场。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增长引擎。通用机场可以为直升机、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器(eVTOL)起各类低空飞行器提供起降场地,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基建之一。

苏州市政府对低空经济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2024年以来,苏州市先后发布了《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0年)》《苏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文件。目标到2026年,力争将苏州市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500家,产业规模达600亿元。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副研究员唐继伟向界面新闻分析称,目前国家层面正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也明确提出深化研究苏州民用运输机场布局,为通用机场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他认为,从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看,随着苏州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通用航空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出行方式,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快速联络、空中物流需求。另一方面,建设通用机场也可以助力苏州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高科技产业及低空经济发展。

热议背后,苏州机场建设的“一波三折”

近年来,每当有关于苏州建设机场的新闻总能引发热议,究其原因,作为GDP超2万亿(2024年GDP达2.67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经济强市,苏州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民用运输机场。市民航空出行主要依赖无锡硕放、上海虹桥等周边机场。

苏州的机场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计划选址城东(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后因资金、占地面、周边已有机场等原因未能实施。此后 40年间,苏州曾多次提出建设机场的提案。

2004年2月,苏州市政府确定了当年的重点建设项目,苏州机场项目位列榜首。但同年4月,苏州方面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苏州五年内不会建设机场”。

2018年,苏州市成立了工作专班对苏州机场的建设进行规划和研究,并于2019年完成了苏州机场的规划选址、空域研究等前期工作。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建议支持规划建设苏州机场,并尽早将其列入国家相关规划之中。

然而截至目前,苏州民用运输机场的规划建设相关方案依然没有出现在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目录中。

唐继伟指出,苏州新建机场难,一方面是因为地理位置和空域资源的限制,苏州紧邻上海和无锡民用机场,新建民用机场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空域管理难度。另一方面,从成本效益与替代方案来看,运营维护大型机场成本高,苏州通过建设城市航站楼和“空空联运”服务,已一定程度满足市民航空出行需求,降低了自建机场的紧迫性。

从地理位置来看,从苏州核心区去无锡硕放机场车程约1小时,到上海虹桥机场约1.5小时。旅客也可以选择从苏州坐30分钟高铁到上海虹桥站后换乘地铁或接驳车前往虹桥机场。

此外,2023年,硕放机场苏州高新区城市航站楼、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相继开通运营。通过两座城市航站楼,苏州的旅客可以享受购票、办理登机牌、航班信息查询、机场班车接送等全流程服务。

通用机场布局,长三角地区正发力追赶

此次苏州宣布建设通用机场的另一个背景是:放眼全国,长三角地区虽然经济体量巨大,但通用机场数量却稍显不足。

据时代周报报道,截至2024年10月,长三角3省1市通共有68座通用机场,而广东1省就有通用机场60座。原因在于其抢先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相对发达、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广泛。其中,深圳作为当前低空经济产值最大的城市,仅一城就有通用机场30座,数量居全国之首。

基于这一现状,长三角地区正推动通用机场建设提速,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在苏州周边,《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日前获国务院批复。根据规划,无锡未来将新建江阴、华西、马山、锡山四座通用机场。

梳理各省发布的文件,《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提出,到2035年全省布局通用机场35个,远期布局约70个。届时,江苏机场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3-4个,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域。

浙江省去年发布的《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提出,至2027年,全省A类通用机场达2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150个,实现偏远山区、海岛地区、医院及景区等全覆盖。《安徽省通用机场规划布局(2019-2035)》也提出,到2035年全省A2级以上通用机场达65个。

目前运营着多个低空项目的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整个长三角地区。公司董事长曹新田对界面新闻表示,如果低空经济企业是“鱼”的话,那通用机场就是“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长三角地区加速建设通用机场,对我们公司的业务开展以及整个低空经济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